胎儿窘迫状态是什么
胎儿窘迫状态是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分急性和慢性,有胎心率异常、羊水胎粪污染、胎动异常等表现,由母体、胎儿、脐带胎盘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胎心监测、B超等诊断,处理上急性需改善供氧并尽快终止妊娠,慢性要针对病因治疗并改善宫内环境,有高危因素孕妇要定期产检、戒除不良习惯,孕期监测很重要可早期发现并干预。
一、胎儿窘迫状态的定义
胎儿窘迫状态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在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可延续至分娩期并加重。
二、胎儿窘迫状态的分类及表现
(一)急性胎儿窘迫
1.胎心率异常:正常胎心率为110~160次/分钟,若胎心率>160次/分钟且为持续胎心增速,或<110次/分钟且为持续胎心减慢,均提示可能存在胎儿窘迫。这是因为缺氧会影响胎儿心脏的电活动,导致心率发生变化。例如,在分娩过程中,若产妇使用缩宫素不当等情况,可能引发胎儿急性缺氧,出现胎心率异常。
2.羊水胎粪污染:胎儿缺氧会使肠道蠕动亢进,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排出,导致羊水胎粪污染。根据污染程度分为Ⅲ度,Ⅰ度为浅绿色,Ⅱ度为黄绿色并混浊,Ⅲ度为棕黄色、稠厚。如Ⅰ度羊水污染可能是胎儿慢性缺氧的早期表现,而Ⅲ度羊水污染则多提示胎儿急性缺氧且情况较为严重。
3.胎动异常:初期胎儿会出现躁动,表现为胎动频繁,随后胎动逐渐减弱及次数减少,最终胎动消失。这是因为缺氧初期胎儿会通过增加胎动来试图缓解不适,当缺氧持续加重时,胎动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例如,在妊娠晚期,孕妇若发现胎动较前明显异常,需高度警惕胎儿窘迫的可能。
(二)慢性胎儿窘迫
1.胎盘功能低下:通过监测孕妇尿雌三醇、血清胎盘生乳素等指标可反映胎盘功能。若这些指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可能处于慢性缺氧状态。比如,孕妇长期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可能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导致胎盘功能低下,进而引起胎儿慢性缺氧。
2.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在子宫内生长速度缓慢,超声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低于同孕周正常范围。慢性缺氧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例如,孕妇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等病史,都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增加慢性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
3.胎动减少:与急性胎儿窘迫不同,慢性胎儿窘迫的胎动减少是逐渐发生的,孕妇可能会感觉到胎动较以往明显减少,但不如急性胎儿窘迫时胎动变化那样剧烈。
三、胎儿窘迫状态的发生原因
(一)母体因素
1.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孕妇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导致母体血氧含量不足,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贫血等。以重度贫血为例,孕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携氧能力下降,胎儿会因母体供氧不足而出现缺氧,引发胎儿窘迫。
2.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胎盘血流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由于血管收缩,胎盘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胎儿获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减少,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二)胎儿因素
1.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导致胎儿心脏的氧运输能力下降,从而引发胎儿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2.胎儿畸形:某些胎儿畸形可能影响胎儿的呼吸、循环等功能,导致胎儿缺氧。例如,胎儿神经管畸形等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对呼吸等功能的调控,进而引发胎儿窘迫。
(三)脐带、胎盘因素
1.脐带异常:如脐带绕颈、脐带打结、脐带脱垂等。脐带绕颈较常见,若绕颈过紧会影响脐带血流,导致胎儿血供受阻。当脐带打结时,会阻断胎儿的血液运输,引起胎儿急性缺氧。
2.胎盘异常:如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等。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血,影响胎盘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胎儿急性缺氧。胎盘功能不全则会逐渐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供,引发慢性胎儿窘迫。
四、胎儿窘迫状态的诊断方法
(一)胎心监测
1.电子胎心监护:通过持续监测胎心率及其与胎动、宫缩的关系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基线稳定在110~160次/分钟,伴有胎动时胎心率会有相应的加速。若出现胎心率基线异常、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情况,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窘迫。例如,晚期减速多发生在宫缩高峰后出现胎心率减慢,且下降缓慢,恢复也缓慢,常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
2.胎儿头皮血pH测定:通过采取胎儿头皮血测定pH值来判断胎儿酸碱状态。正常胎儿头皮血pH值为7.25~7.35,若pH值<7.20,提示胎儿有酸中毒存在,可能发生了胎儿窘迫。但该操作属于有创检查,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二)B超检查
B超可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位置及功能、脐带情况等。通过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评估胎儿生长情况,观察胎盘厚度、有无胎盘早剥等情况,以及脐带血流情况,如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值)等。正常妊娠晚期S/D值应<3,若S/D值升高,提示脐带血流阻力增加,胎儿可能存在缺氧情况。
五、胎儿窘迫状态的处理原则
(一)急性胎儿窘迫
1.改善母体血氧供应:让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同时,可给予孕妇吸氧,提高母体血氧含量,进而改善胎儿的氧供。
2.尽快终止妊娠:根据产程进展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若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分娩;若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则应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例如,当胎儿出现严重的胎心率异常且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阴道分娩缓解时,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二)慢性胎儿窘迫
1.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孕妇的基础疾病,如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应严格控制血糖;对于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应劝导其戒烟、戒酒等。
2.改善胎儿宫内环境:嘱孕妇左侧卧位休息,定时吸氧,改善胎儿氧供。同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通过胎心监测、B超等检查手段,动态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若胎儿已接近足月,且估计出生后胎儿存活率较高,可考虑适时终止妊娠;若胎儿孕周较小,预计出生后存活可能性低,则应尽量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同时促进胎儿肺成熟等,为胎儿出生后的生存创造条件。
六、特殊人群(孕妇)的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有高危因素的孕妇
1.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的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自身血压、血糖及胎儿情况。例如,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要严格控制血压,定期复查尿蛋白等指标,一旦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子痫前期加重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2.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吸烟、酗酒的孕妇,应坚决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因为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胎盘血流,酗酒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胎儿窘迫的发生风险。孕妇应认识到自身行为对胎儿健康的重要影响,积极配合改变生活方式。
(二)孕期监测的重要性
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测、B超等检查项目。通过定期产检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的迹象,如在产检中发现胎心率异常、胎儿生长受限等情况,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例如,通过孕中期的B超检查可以初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孕晚期的胎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在宫内的缺氧情况,从而为及时处理胎儿窘迫赢得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