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为什么心律失常

来源:民福康

肺心病引发心律失常机制包括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影响、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不全作用、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干扰;常见类型有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房室传导阻滞;诊断与监测包括心电图检查(不同年龄监测频率不同)、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短暂发作心律失常)及其他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功能,血气分析等查电解质酸碱平衡)

一、肺心病引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1.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影响

肺心病患者由于肺部疾病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缺氧可使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心肌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影响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例如,缺氧时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加,导致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心肌兴奋性增高,容易引发心律失常。二氧化碳潴留可使血液pH值降低,影响心肌细胞膜上离子泵的功能,进一步干扰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促使心律失常的发生。

对于不同年龄的肺心病患者,儿童肺心病相对少见,但成人肺心病中,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储备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心脏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在性别方面,男女肺心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机制并无本质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可能影响病情进展,从而间接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肺部疾病,进而增加肺心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其肺心病发展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相对更高。

2.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不全的作用

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是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室逐渐肥厚、扩大。右心室扩大可导致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同时,右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代谢紊乱。例如,右心衰竭时,肝脏淤血可影响营养物质的供应,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年龄较大的肺心病患者,心脏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对心律失常的诱发作用更明显。女性肺心病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对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耐受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有长期肺心病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其右心功能不全逐渐加重,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持续增加;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可能更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也更高。

3.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干扰

肺心病患者常合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例如,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升高,可影响心肌细胞的钾-钠泵功能,导致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钾浓度改变。低血钾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强,容易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低血镁时,也会影响心肌的电活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

不同年龄的肺心病患者对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调节能力不同。儿童肺心病患者由于机体各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电解质紊乱的调节能力更弱,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的风险相对更高。女性肺心病患者在月经等生理周期可能出现电解质波动,若合并肺心病,更容易因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失常。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肺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因药物等因素影响电解质平衡,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长期卧床的肺心病患者,由于活动减少,电解质代谢可能出现异常,也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二、肺心病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1.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较为常见。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脏的病理改变,心房肌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房性早搏。表现为心悸、心跳暂停感等。在心电图上可看到提前出现的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女性肺心病患者在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房电活动,使房性心律失常更易发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较长的肺心病患者,其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性改变明显,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2.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是肺心病患者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类型。肺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可引起心室肌的电活动异常,出现室性早搏。严重时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危及生命。

年龄较大的肺心病患者,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更差,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更高。有冠心病等合并症的肺心病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基础上再合并肺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男性肺心病患者在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下,心血管系统受损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更频繁。

3.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在肺心病患者中也可出现。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缺氧、毒素等因素的影响,房室结及传导束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房室传导延迟或阻滞。

儿童肺心病患者相对少见房室传导阻滞,但成人肺心病中,老年人由于传导系统退变,更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女性肺心病患者若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增加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有心肌病等基础病史的肺心病患者,其心脏传导系统的病变基础上再合并肺心病,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几率会显著升高。

三、肺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与监测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肺心病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的心电图特征。例如,房性早搏的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室性早搏则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面无相关的P波等。

对于不同年龄的肺心病患者,心电图监测的频率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儿童肺心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心电图监测。女性肺心病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要增加心电图监测次数,以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变化。对于有严重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肺心病患者,如出现频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需持续进行心电图监测,甚至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全面了解24小时内心脏电活动情况。

2.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

Holter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够发现短暂发作的心律失常,对于评估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及昼夜变化规律等有重要价值。例如,可发现一些间歇性发作的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老年肺心病患者由于心律失常可能不频繁发作,Holter监测有助于捕捉到隐匿的心律失常。女性肺心病患者在进行Holter监测时,要注意避免电极片脱落等情况,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的肺心病患者,Holter监测能更全面地反映其心脏电活动情况,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其他检查

还可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右心室肥厚、扩大程度以及肺动脉压力等情况,因为这些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心脏超声可以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若右心室明显扩大、肺动脉高压严重,提示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较高。

对于合并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肺心病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测定等检查,以明确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儿童肺心病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采用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参数测量。女性肺心病患者在进行血气分析等检查时,要注意月经周期等因素对结果的可能影响,确保检查结果能准确反映病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肺心病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检查结果和病情判断的影响,以便更精准地诊断心律失常及制定治疗方案。

了解疾病
肺心病
肺心病指的是肺源性心脏病,其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心脏性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由于其发生机制不同,所以抗性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也有所不同。目前有5大类抗心律失常药比较常用,第一类是奎尼丁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房颤、反扑、复律。因为此药的副作用比较多,目前已经很少用了。另一种是利多卡因,它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仅在室性心律失常,如心梗或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窦性心率失常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就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用浓茶、咖啡等引起,病理性如发热、甲亢、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另外,本身窦房结的病变引起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会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大约有30%~40%发生心房颤动,左心房压力增高和容量负荷的变化以及风湿性炎症引起的左心房壁纤维化,改变了左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是心房颤动发生和维持的病理基础。急性发生的心房颤动,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明显变化,并且诱发心理衰竭,二尖
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电活动异常,不能有效的转化为心肌的机械运动,从而导致心脏的泵血异常。正常心电活动是在0期初级,需要钠通道快速内流。1期快速复级初期,钾通道快速外流。二期平台期钾离子外流的同时有钙离子Na+的内流达到平衡。三期是快速复极末期,钾离子外流,钙通道失活。四期要叫舒张期。利多卡因是一类钠
什么是心律失常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最多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激动次序异常,叫心律失常。多见的病因包括各种器质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系统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以见于健康者。在临床中将心律失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而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又分为窦性心
心律失常可以跑步运动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是不是可以跑步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是不是影响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病情是不是稳定。如果病情相对稳定,而且不是一些器质性病变所导致的心律失常,那这个病人是可以正常运动的,而且适当的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反而会预防心律失常再次出现。如果病人目前是频发的房早或者室早,存在阵发性的心房颤动,就不建议患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阵发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包括多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和由于患者心跳突然急剧加快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阵发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律绝对规则,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突发突止,这种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阵发性发作,会让患者突然感觉到一些病症,而且这些病症也会突然消失。阵发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发作时常会有心悸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什么?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室颤,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表现出心脏骤停。室颤往往发生在心源性猝死之前,往往由原发病造成,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不及时除颤,将有生命危险。其它风险性高的心律失常还有房颤,房颤,容易表现出栓子脱落的并发症,一旦表现出容易引发脑梗,心梗,下肢动脉鼻塞等疾病,同样可以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第一位的就是心肌缺血,我们称之为冠心病。冠心病本身因为心肌的供血不足会导致心脏的传导系统发生异常,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的心律失常以及快速性的心律失常,这是心律失常最常见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心功能的衰竭,如果发生了心率的衰竭,心脏也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王晓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第一,快速心律失常中的阵发性室上速,主要由于病人的心脏中存在先天性特殊的传导系统而存在。阵发性室上速在发作时,可经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发作终止,但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不能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也不能对阵发性室上速进行根治。可采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将病
什么是肺心病
傅毅立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肺心病其实是由于肺功能下降或者肺脏其它疾病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疾病的总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后者较为多见。肺心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强心剂、保钾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等,一般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
朱航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心律不齐是心律失常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人在一生当中,每人都可能会出现早搏,当扪其脉搏出现不自主的突然停跳或者加快一次跳动,这就是早搏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普通心电图检查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无论是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有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的发作。在
肺心病和慢性呼吸衰竭有关系吗
陈淑娟 主任医师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 三乙
临床上有一种疾病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血管出现缺血、缺氧性收缩、痉挛。肺血管长期缺血缺氧以后,就会出现血管内皮破坏、血管增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首先会表现出右心室肥厚、增大,最后病人会出现心脏功能衰竭。患者在原有慢性咳嗽、咳痰的基础之上,会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
心律失常怎么治疗
程轶 副主任医师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心律失常,分为房性、室性。通常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心脏的传导异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通过起搏器来治疗的,属于慢性心律失常。如果要是快速性的心律失常。比如快速性的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来治疗。还有一些比较轻的,比如说窦性心动过速室早、房性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肺心病吃什么食物好
王海燕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的患者,应该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肺心病的患者多数伴有慢性缺氧、胃肠黏膜的消化能力下降,所以要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吃些肉类补充蛋白质。还可以多吃具有去痰湿作用的食物,如茯苓、薏米等,有助于消除水肿,减轻心脏负荷。
肺心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付云杰 副主任医师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肺心病也就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其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定期给房间进行通风。此外,肺心病患者需要保持舒适体位,比如抬高床头或者半卧位,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防止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情况。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