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各年龄段可发病、女性高发,不良生活方式及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者易患,实验室检查有特定指标异常,不及时治可致严重后果,治疗用免疫抑制药,儿童和妊娠期患者治疗需特殊考量
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肝脏细胞,导致肝脏持续受损。从病理角度看,会出现肝细胞坏死、炎症细胞浸润等情况。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不同年龄段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比如青少年和中青年相对多见。女性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加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风险或加重病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患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会有血清转氨酶显著升高、γ-球蛋白明显增高等指标异常,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可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数倍甚至数十倍,血清γ-球蛋白水平可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等,这些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进展,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等严重后果,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治疗上主要采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治疗时要权衡疾病本身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