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什么症状

来源:民福康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有肠道相关症状如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腹痛,还有全身症状如贫血、体重减轻,有家族病史人群应定期肠镜检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检查诊断并治疗。

肠道相关症状:

腹泻与便秘交替:患者肠道内布满息肉,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一般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开始出现,息肉数量逐渐增多时,肠道功能紊乱加剧,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例如,部分患者可能连续几天腹泻,然后又出现几天的便秘情况。

便血:由于息肉表面的黏膜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糜烂、出血。通常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出血量一般较少,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等。儿童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便血,家长应提高警惕。

腹痛: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这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引起肠道痉挛或炎症反应。随着病情进展,息肉增多增大,腹痛可能会逐渐加重且发作频率增加。

全身症状:

贫血:长期慢性便血会导致铁丢失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更为明显。儿童患者如果发生贫血,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体重减轻:由于肠道功能紊乱,营养吸收不良,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即使患者进食正常,也可能因为息肉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患者,体重减轻会对其身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一旦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疾病
肠息肉病
肠息肉病一般是指肠息肉,肠息肉主要是指突出于患者肠黏膜表面的隆起状赘生物,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可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