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指成年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可诊断,非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儿童、老年人、糖尿病孕妇等不同人群低血糖界定有差异及不同意义,需关注不同人群低血糖情况及做好相关防治。
不同人群低血糖的血糖界定差异及意义
非糖尿病成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就可考虑低血糖症,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空腹时通过肝糖原分解、糖异生等途径维持血糖稳定在相对正常范围,当低于2.8mmol/L时,机体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等。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机制异常,且可能存在用药等影响因素,只要血糖值≤3.9mmol/L就可诊断为低血糖,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不是特别低,也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相关不适,如认知障碍、抽搐等,所以其低血糖的界定值相对非糖尿病患者更低。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低血糖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的血糖调节系统尚不完善,不同年龄段低血糖的界定也有差异,一般婴儿和儿童空腹血糖低于2.2mmol/L时需警惕低血糖可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血糖可能影响脑发育等,所以对于儿童要密切监测血糖,避免长时间低血糖对其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而且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低血糖时更易出现昏迷、心肌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低血糖的血糖界定虽一般参考成人标准,但在实际临床中更要注重预防,如调整降糖方案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导致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孕妇:糖尿病孕妇在孕期血糖调节更复杂,低血糖时对胎儿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其血糖监测和低血糖防治需更加个体化,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影响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