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型和2型糖尿病呢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破坏胰岛β细胞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起病急,成年人有时隐匿,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自身抗体,“三多一少”症状明显;2型主要因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成年人,近年有年轻化趋势,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进展有高血糖相关症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分泌能力逐渐下降问题
一、1型糖尿病
1.定义: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2.发病特点:
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在成年人中发病。儿童和青少年起病相对较急,成年人起病有时可能相对隐匿。
生活方式: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从而诱发1型糖尿病。例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关联。
病史:患者自身免疫紊乱是关键,体内会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患者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较为明显。
二、2型糖尿病
1.定义: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2.发病特点:
年龄: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等问题的增多,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热量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身体活动过少,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病史: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可能仅有空腹血糖轻度升高或糖耐量异常等情况。随着病情进展,也会出现与1型糖尿病类似的高血糖相关症状,但相对1型糖尿病来说,“三多一少”症状可能不典型或较轻。患者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