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应该如何治疗
即刻治疗包括意识清楚者口服15-20g快速起效碳水化合物,意识不清者肌肉或皮下注射1mg胰高血糖素;后续要评估低血糖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反复低血糖者需长期管理,非糖尿病者查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者调药、加强监测,特殊人群调整需谨慎。
一、即刻治疗
1.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可口服15-20g快速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果汁、含糖饮料等。研究表明,口服碳水化合物能迅速提升血糖水平,一般15分钟左右可观察到血糖上升。例如,一杯约150ml的15%葡萄糖溶液,能有效纠正低血糖状态。
2.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当患者意识不清无法口服时,应立即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成人剂量一般为1mg,儿童按体重计算,通常为0.03-0.05mg/kg,但不超过1mg。注射后患者意识多可在10-15分钟内恢复。
二、后续治疗与监测
1.评估低血糖原因:在患者血糖纠正后,需进一步明确低血糖的原因。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涉及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胰岛素、C肽等测定;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过量)、饮食运动不协调等有关。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用药情况、饮食规律、运动习惯等。例如,糖尿病患者若近期调整了降糖药物剂量,需重新评估剂量是否合适。
2.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是药物因素导致的低血糖,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降糖药物。如减少胰岛素剂量或更换促胰岛素分泌剂种类。对于胰岛素瘤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等。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饮食、运动、药物的平衡。
3.长期管理: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要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等,了解血糖控制总体情况。生活方式上要保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适量运动,避免空腹运动等。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调整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儿童患者发生低血糖时,要特别注意寻找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特殊原因,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确保营养供给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