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般治疗有观察等待及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中对特定患儿给予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特殊人群如婴儿期、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特殊关注;及时规范治疗预防并发症,出现疑似并发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检查处理
一、一般治疗
1.观察等待:对于6个月-2岁的非重度耳痛(VAS评分≤4分)或轻度耳痛伴体温≤39℃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可先观察等待,观察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在此期间需密切监测患儿症状变化,因为部分患儿可能会自然缓解。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若症状较轻也可考虑观察等待,但需告知家长密切关注病情。
2.缓解症状:对于有耳痛的患儿,可采用适当的安抚方式缓解患儿不适,如轻柔的安抚动作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患儿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道等。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对于6个月-2岁中-重度急性中耳炎患儿(中-重度耳痛即VAS评分≥4分或体温≥39℃),以及2岁以上出现急性中耳炎且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严重耳痛、体温≥39℃、双侧中耳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为阿莫西林,疗程通常为10天。对于阿莫西林耐药风险高的患儿(如最近1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处于高耐药地区等),可考虑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患儿:婴儿由于耳部解剖结构等特点,急性中耳炎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上述治疗原则进行,注意药物使用的谨慎性,优先选择对婴儿相对安全且有效的药物,密切监测婴儿的体温、耳部症状以及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等。
2.有基础疾病患儿:对于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急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抗生素的选择可能需要更加谨慎,需要评估基础疾病状态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这类患儿发生中耳炎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及时规范治疗急性中耳炎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对于按照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的患儿,可有效降低发生鼓膜穿孔、乳突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确保患儿完成整个抗生素疗程等规范治疗措施。
2.处理:如果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耳部剧烈疼痛加重、高热持续不退、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嗜睡等)等疑似并发症的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耳部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