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应该怎么治疗
足跟相关病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护、肥胖者减重)和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超声波)及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有神经压迫症状者,方式有骨刺切除术和跟骨减压术,且不同人群手术需注意相关风险。
一、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护:减少足跟部的负重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尤其是对于因职业因素需长时间站立行走的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更要注意适当休息。肥胖人群应适当减重,因为体重过重会增加足跟的负担,加重骨刺相关症状。例如,体重每减轻10公斤,足跟所受压力可降低约50%,从而缓解足跟的不适。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每天可进行2-3次热敷,每次15-20分钟,温度以皮肤感觉舒适为宜,一般在40-50℃左右。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对温度感知可能不敏感,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
超短波治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通常在10-15分钟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控制治疗参数,确保安全。
超声波治疗: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促进组织修复。治疗频率和强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调整,一般每次治疗时间在5-10分钟。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甚至导致溃疡等并发症。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长时间规范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例如,患者足跟疼痛剧烈,无法正常行走、上下楼梯等。
足跟骨刺伴有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如足跟部麻木、放射性疼痛等。
2.手术方式:
足跟骨刺切除术:通过手术将骨刺切除,解除骨刺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较差,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伤口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术前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评估。
跟骨减压术:对于一些因跟骨高压引起的足跟疼痛,可通过减压术来缓解症状。手术操作相对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