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女性尿失禁是尿液不自主从尿道流出的病症,其常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腹压增加时漏尿,与盆底肌肉松弛等有关,经产妇、绝经后女性多见)、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后漏尿,多与膀胱过度活动症或炎症刺激相关)、混合性尿失禁(兼具前两者特点),发病受年龄(随年龄增长、绝经后雌激素下降风险增)、性别(尿道短直等解剖及妊娠分娩影响高发)、生活方式(长期便秘、肥胖、吸烟等)、病史(盆腔手术史、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多因素综合作用,了解相关情况利于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改善生活质量。
一、常见类型及特点
压力性尿失禁:这是女性较为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流出。其发生与盆底肌肉松弛有关,多见于经产妇、绝经后女性等。由于妊娠、分娩等因素可能导致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损伤,使得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从而在腹压增加时无法有效关闭尿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尿急感后伴随尿液不自主流出。多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膀胱逼尿肌不稳定,出现不自主收缩,导致尿急,进而引发尿失禁。一些炎症刺激(如膀胱炎)也可能诱发急迫性尿失禁,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其敏感性增高,容易产生急迫的排尿意愿。
混合性尿失禁:同时具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特点,既有腹压增加时的不自主漏尿,又有尿急后出现的尿失禁情况。
二、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盆底组织逐渐退变,盆底肌肉力量减弱,尿道括约肌功能也会下降,使得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进一步加重了盆底组织的萎缩和松弛,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性别因素:女性尿道短、直,且接近阴道、肛门,这一解剖结构特点使得女性相对更容易发生尿失禁。另外,女性在妊娠、分娩等特殊生理过程中,盆底组织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是导致女性尿失禁高发的重要性别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便秘会增加腹压,进而增加尿失禁的发生风险;肥胖女性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压较高,也容易出现尿失禁;另外,长期吸烟可能会影响盆底肌肉的血液供应和功能,从而与尿失禁的发生有关。
病史因素:有盆腔手术史(如子宫切除术等)的女性,可能会损伤盆底组织,导致尿失禁;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的女性,由于神经系统对膀胱和尿道的控制功能出现障碍,也容易引发尿失禁。
女性尿失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其相关情况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