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及处理方法
低血糖有自主神经症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饥饿感)和神经缺糖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处理方法为能口服者尽快给含碳水化合物食物或饮料,15分钟左右可缓解,不能口服者需呼叫急救人员并考虑用胰高血糖素,缓解后要监测血糖并针对原因调整,特殊人群需更谨慎监测预防再次低血糖
一、低血糖的症状
1.自主神经症状: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所不同,儿童低血糖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慌、手抖等症状,这是因为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成年人也可出现类似表现,如突然感到心悸,双手不自觉颤抖,出汗增多等,这是身体为应对血糖降低试图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来升高血糖的一种表现。
饥饿感:无论是哪个年龄段,低血糖时都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感,这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的摄食中枢,从而产生饥饿的感觉,儿童可能会表现得烦躁不安,频繁要求进食等。
2.神经缺糖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度低血糖时,儿童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异常等,比如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反应迟钝;成年人可能出现思维混乱、语言不清等。随着低血糖加重,儿童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情况;成年人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昏迷,这是因为大脑缺乏葡萄糖供应,影响了正常的神经功能,导致神经细胞无法正常代谢和功能运转。
二、低血糖的处理方法
1.立即补充碳水化合物:
对于能够口服的人群: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应尽快给予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饮料,如口服15-20克葡萄糖(约相当于3-4块葡萄糖片,或1杯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等),一般15分钟左右低血糖症状可得到缓解。对于儿童,可根据年龄给予合适量的含糖食品,如小半杯果汁等,因为儿童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需及时纠正。
对于不能口服的人群:如出现昏迷等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同时可考虑给予胰高血糖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但使用胰高血糖素也需遵循相应的医疗规范。
2.后续监测与调整:在患者低血糖症状缓解后,需要进一步监测血糖变化,了解导致低血糖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低血糖,需要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或使用时间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出现低血糖,需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情况来制定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方案,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对低血糖的反应不敏感,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在调整药物等治疗措施时要更加谨慎,防止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