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有不同症状,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各有特点,紧急处理是对能口服者给含糖食品,意识不清就医静脉注射葡萄糖,预防方面糖尿病患者要合理用药、定时定量进餐等,非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规律饮食等。
一、低血糖的常见症状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时常见的症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强烈等。还会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不集中、躁动不安、易怒、行为怪异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低血糖患者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症状,而约30%会出现中枢神经受累表现。
二、不同人群低血糖症状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低血糖时除了可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心悸、出汗等表现外,还可能有哭闹不安、嗜睡、喂养困难等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低血糖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比如,婴幼儿低血糖可能表现为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等,容易被忽视,需要特别警惕。
(二)老年人
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可能不典型,很多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如心悸、手抖等表现可能不突出,而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如意识模糊、认知障碍、偏瘫等,这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关,老年人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减退,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由于自身存在基础疾病,症状可能与非糖尿病患者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在低血糖时可能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这是因为长期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患者的低血糖预警机制受损。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增加后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风险。
三、低血糖的紧急处理原则
一旦怀疑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于能够口服的患者,可给予含糖食品,如糖果、含糖饮料等,一般在进食含糖食品后15-20分钟左右血糖会有所升高。如果患者意识不清,应避免口服,以免发生窒息,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纠正低血糖。
四、预防低血糖的相关措施
(一)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用药,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若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在调整降糖方案、增加运动量等情况下。同时,可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如糖果、饼干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非糖尿病患者
非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可能与饥饿、剧烈运动、某些疾病等有关。要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进行剧烈运动前可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如果患有某些可能导致低血糖的疾病,如胰岛素瘤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