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肝肾综合征主要由肝硬化等严重肝病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肾血管收缩及其他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量放腹水等有关,肾血管收缩与RAAS激活、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增多、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减少相关,其他因素包括细菌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一、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1.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因素:肝硬化患者常存在门脉高压,使得大量血液淤积在门静脉系统,导致体循环有效血容量减少。例如,肝硬化时门静脉压力升高,促使液体从门静脉系统漏入腹腔形成腹水,进一步减少了体循环的有效血容量。这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肾血管收缩。
2.大量放腹水等医源性因素:如果肝硬化患者进行大量放腹水且不适当补充血容量,也会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诱发肝肾综合征。年龄较大的肝硬化患者本身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对血容量变化的耐受能力更差,更容易因大量放腹水等操作引发肝肾综合征。
二、肾血管收缩
1.RAAS激活的影响: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激活RAAS后,血管紧张素Ⅱ等物质分泌增加,会强烈收缩肾血管,尤其是肾入球小动脉,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在男性肝硬化患者中,由于性激素代谢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对RAAS激活的反应更为敏感,更容易出现肾血管收缩相关的肝肾综合征情况。
2.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增多:肝硬化时,肝脏对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的灭活减少,导致血中内皮素-1水平升高,进一步加重肾血管收缩。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其体内内皮素-1等缩血管物质的代谢紊乱更为明显,肾血管收缩的程度可能更严重,从而增加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3.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减少: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会产生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来调节肾血管张力。但在肝硬化患者中,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产生减少,与缩血管物质失衡,促使肾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有基础病史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其体内的炎症反应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一氧化氮等扩血管物质的生成,使得肝肾综合征更易发生。
三、其他因素
1.细菌感染: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感染会进一步激活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加重肾血管收缩和肾功能损害,从而诱发肝肾综合征。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和反应不同,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更易诱发肝肾综合征。
2.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果肝硬化患者不恰当使用某些肾毒性药物,也可能损伤肾脏功能,在原有肝病基础上诱发肝肾综合征。例如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于有肝硬化基础病史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其可能加重肾血管收缩和肾功能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