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状是怎样的,要吃什么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心悸、手抖等)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等),发生时应尽快补充含糖饮料、糖果、饼干等快速升糖食物,缓解后要均衡饮食,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儿童等需根据自身情况注意饮食。
一、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发生时,不同人群可能有不同表现,但常见的一般症状如下: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患者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强烈等表现。这是因为血糖降低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引发上述症状。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快速下降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这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调节功能异常,血糖波动较大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随着低血糖的进展,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等情况。大脑供能主要依赖葡萄糖,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有所减退,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年轻人敏感。儿童低血糖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精神不集中等,这是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对血糖变化更为敏感。
二、低血糖时的饮食选择
当发生低血糖时,应尽快补充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碳水化合物。
快速升糖食物
含糖饮料:如普通汽水、果汁等。以普通汽水为例,其中的糖分能迅速被人体吸收,从而快速提升血糖水平。一般来说,饮用150-200毫升含糖量较高的饮料,可在15-20分钟内使血糖得到明显升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料中糖分对血糖的影响,应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合理选择。
糖果:如硬糖、软糖等。一块普通的硬糖,其中的糖分可快速被口腔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在10-15分钟内就能看到血糖上升。不过,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在哭闹或奔跑时食用糖果,以防呛噎。
饼干:选择含糖量较高的饼干,如夹心饼干等。食用2-3块饼干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会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从而缓解低血糖症状。但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如胃溃疡患者,不宜一次性食用过多饼干,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当低血糖得到缓解后,还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例如,可适当食用全麦面包、瘦肉、鱼类、蔬菜等,以维持血糖的稳定。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合理安排餐次和食物量,遵循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饮食结构,如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同时注意饮食的卫生和营养均衡,避免因挑食、偏食导致低血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