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吃的肝损伤怎么办
若明确吃药致肝损伤,需立即停可疑药,及时就医做肝功能等检查,医生评估后依肝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轻度靠自身修复、休息等,中重度用保肝药等,还需用药前咨询、合理用药、定期监测来预防再次药物性肝损伤。
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若明确是因吃药导致肝损伤,首先要做的是立即停止服用可疑的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因为持续服用可能会使肝损伤进一步加重。不同人群对于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情况不同,比如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药物影响导致肝损伤加重,所以老年人一旦怀疑药物性肝损伤,更要迅速停药。
二、及时就医评估
1.就医检查项目
需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检测。ALT和AST主要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TBil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例如,若ALT、AST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较严重;TBil升高则可能存在胆红素代谢障碍。不同年龄人群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与成人不同,就医时医生会根据具体年龄判断指标是否异常。
还可能需要进行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等情况,排查是否有其他肝脏病变同时存在影响诊断。
2.医生评估病情
医生会根据停药后的症状表现以及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度肝损伤,可能仅需密切观察;若肝损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干预。
三、根据肝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1.轻度肝损伤
一般在停用可疑药物后,通过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肝损伤有可能逐渐恢复。此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更要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肝脏得到良好的恢复环境。
2.中重度肝损伤
可能需要使用一些保肝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同时,要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根据指标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在选择保肝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对孕妇和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及治疗方式;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如乙肝、丙肝等)的患者,在处理药物性肝损伤的同时,还要考虑基础疾病的治疗和管理,避免两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四、预防再次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1.用药前咨询
在用药前,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都应向医生或药师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包括既往是否有肝脏疾病、近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等,以便医生评估用药风险,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有乙肝病史的患者,在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肝脏的药物时,医生会更加谨慎评估。
2.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服用偏方、未经正规审批的药物。不同年龄的人群用药剂量和注意事项不同,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更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和注意事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
3.定期监测
用药期间,特别是使用可能影响肝脏的药物时,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监测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肝损伤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