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儿童病毒性肝炎有全身症状(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改变)、肝脏相关症状(肝脏肿大、肝区不适或疼痛),儿童正处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功能弱,家长需重视,及时就医,让患儿多休息、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并注意隔离。
一、全身症状
儿童病毒性肝炎时,全身症状较为常见。多数患儿会出现乏力的表现,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等多方面受到影响,能量产生等出现障碍,导致患儿感觉身体没力气,活动耐力下降。部分患儿还可能有发热症状,尤其是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初期,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左右,这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病毒感染引发免疫系统激活,从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出现发热。
二、消化道症状
1.食欲减退:是儿童病毒性肝炎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由于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不足会影响脂肪的消化,患儿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提不起兴趣,这会导致患儿摄入热量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2.恶心、呕吐:肝脏疾病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和运动功能,患儿可能出现恶心,随后可发生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如果呕吐频繁,还可能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3.腹胀:肝脏病变影响胃肠蠕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腹胀。患儿腹部膨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可能会影响进食和睡眠。
三、黄疸相关症状
1.皮肤和巩膜黄染:当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患儿的皮肤会呈现黄色,严重时巩膜也会明显发黄。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因肝炎的类型和病情轻重而异,例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而病情较轻的患儿黄疸程度可能较浅。
2.尿色改变:胆红素代谢异常,经过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会导致尿色加深,可呈浓茶色。这是因为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通过肾脏滤过排出,使尿液颜色发生变化,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患儿尿液颜色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黄疸情况。
四、肝脏相关症状
1.肝脏肿大: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儿肝脏肿大,质地可能会有改变,有的稍韧。这是因为肝细胞炎症、水肿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对于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肝脏肿大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肝脏肿大的情况相对较为常见。
2.肝区不适或疼痛:部分患儿会感到肝区有不适或隐痛的感觉,尤其是在右上腹部位。这是由于肝脏炎症导致肝包膜受到刺激,引起疼痛感觉。年龄稍大能够表述的患儿可能会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而年幼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触碰右上腹等。
特殊人群(儿童)温馨提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对病毒的代谢、解毒等功能相对较弱。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患儿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等情况。同时,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肝脏的修复。饮食方面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另外,要注意隔离,因为病毒性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