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三类,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各期有相应症状表现;慢性病毒性肝炎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有不同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表现;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各型有其特定症状特点,且不同类型及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表现有变化。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1.黄疸前期:多数患者有全身乏力,部分患者有发热,儿童患者发热相对较常见且体温多在38℃左右,此期平均持续5-7天。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腹痛、腹泻等,男性患者在该阶段可能因肝脏功能影响激素代谢而出现性欲减退等情况,这与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少有关。
2.黄疸期:发热消退,巩膜、皮肤出现黄疸,黄疸先从颜面、颈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四肢蔓延。尿色加深如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大,质软,有压痛及叩痛,儿童肝脏相对较大,此期肝脏肿大情况可能更易察觉,一般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期持续1-2个月。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1.轻度慢性肝炎: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等症状,体征可有轻度肝大,质地一般偏软,多数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女性患者若处于月经周期,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影响而使症状稍有波动。
2.中度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便溏等症状,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体征较明显,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3.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发病10天以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性脑病),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嗜睡、烦躁不安等,早期肝脏可稍大,随着病情进展,肝脏进行性缩小,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PTA(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氨升高,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出现肝衰竭综合征,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患者有极度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或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可有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及PTA低于40%。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其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病的基础,如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或存在慢性HBV携带史,或虽无肝病史及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等)。
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且在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下可能会有一定表现形式的变化,例如儿童可能在急性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发热更为常见,而女性在慢性肝炎阶段可能因激素等因素对症状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