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引起低钾血症
人体低钾血症可由摄入不足、丢失过多、钾分布异常引起。摄入不足包括正常情况长时间禁食少食及特殊人群婴幼儿喂养不当、老年人饮食结构不合理;丢失过多有胃肠道丢失(腹泻、呕吐)、肾脏丢失(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皮肤丢失(大量出汗);钾分布异常包括碱中毒时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周期性瘫痪发作时钾离子由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及某些药物使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导致钾分布异常。
一、摄入不足
(一)正常情况
正常饮食情况下,人体一般不会出现低钾血症,但如果存在长期禁食、少食,比如因疾病原因长时间不能经口进食,且又没有通过静脉等途径补充足够的钾元素,就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例如,一些患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长时间无法正常摄取食物的患者,就面临钾摄入不足引发低钾血症的风险。
(二)特殊人群
婴幼儿若喂养不当,如奶量摄入不足且未及时添加富含钾的辅食,也易出现钾摄入不足情况;老年人牙齿咀嚼、消化功能减退,若饮食结构不合理,钾的摄入量往往难以满足机体需求,同样可能因摄入不足而引发低钾血症。
二、丢失过多
(一)胃肠道丢失
1.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腹泻,如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导致的腹泻等,会使大量钾随粪便排出体外。例如,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蠕动加快,钾离子在肠道内的吸收减少,同时大量排出,若不及时补充钾,就容易发生低钾血症。
2.呕吐:频繁呕吐时,钾会随着胃液丢失。比如幽门梗阻患者频繁呕吐,胃液大量丢失,其中含有的钾也随之丢失,从而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二)肾脏丢失
1.利尿剂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会增加肾脏对钾的排泄。这类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同时也会影响钾的重吸收,导致钾从尿液中大量排出。例如,一些患有心力衰竭需要长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若不注意补钾,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2.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会影响肾脏对钾的重吸收或导致钾排出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肾小管功能受损,对钾的重吸收障碍;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时,肾脏排出大量水分的同时,也会排出较多钾,从而引发低钾血症。
(三)皮肤丢失
大量出汗时,钾也会随汗液丢失。比如在高温环境下高强度劳作的人群,大量出汗后若没有及时补充含钾的液体,就可能因钾经皮肤丢失过多而出现低钾血症。
三、钾分布异常
(一)碱中毒
当机体发生碱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的氢离子会向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钾离子会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例如,剧烈呕吐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患者,就可能出现钾分布异常引起的低钾血症。
(二)周期性瘫痪
家族性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钾代谢异常相关的疾病,发作时钾离子由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导致血清钾降低。这种疾病多有家族遗传倾向,发作时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等。
(三)其他情况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钾分布异常,如胰岛素的使用,胰岛素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同时也会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若胰岛素使用不当,就可能引起血钾降低。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也可能出现钾分布异常导致的低钾血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