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肝损伤有多种症状和体征表现,消化道相关表现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全身表现有乏力、黄疸(皮肤巩膜黄染);体征表现有肝脏肿大、质地改变、严重时出现腹水、慢性肝损伤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与肝脏功能代谢等受影响及病理变化有关
一、症状表现
(一)消化道相关表现
1.食欲减退:肝损伤时,肝脏功能受损影响消化相关代谢,患者常出现食欲明显下降情况,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年龄较小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或拒食,而成人则是对各类食物兴趣缺乏,这是因为肝脏参与多种营养物质代谢,其损伤后影响消化液分泌及食物消化过程。
2.恶心、呕吐:肝脏疾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儿童肝损伤时可能因呕吐频繁导致脱水等情况,需特别关注;成人肝损伤也可能反复出现恶心、呕吐,影响生活质量,其发生机制与肝脏病变影响神经反射及胃肠动力等有关。
3.腹胀:肝损伤会影响肝脏对门脉系统压力的调节,导致胃肠淤血,胃肠蠕动减慢,从而出现腹胀。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出现,例如老年人群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肝损伤时腹胀症状可能更易凸显。
(二)全身表现
1.乏力:肝损伤后,机体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等因素导致患者常感全身乏力,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成人则是日常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肝脏在能量产生、物质代谢等多方面起重要作用,损伤后这些功能受影响,使得身体供能不足。
2.黄疸
皮肤、巩膜黄染:当肝细胞损伤或胆管梗阻时,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新生儿肝损伤时黄疸可能更为常见且需密切监测,因为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相对较弱,成人肝损伤引起的黄疸也有不同程度表现,如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损伤常出现皮肤巩膜逐渐黄染情况,其机制是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功能障碍或胆管堵塞致使胆红素反流入血。
二、体征表现
(一)肝脏相关体征
1.肝脏肿大:在一些肝损伤情况下,如急性肝炎等,肝脏可能会肿大,可通过触诊发现,儿童肝损伤时肝脏肿大可能因肝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强等因素有不同表现,成人也可能出现肝脏质地改变等情况,其原因是肝细胞炎症、水肿等导致肝脏体积增大。
2.肝脏质地改变:肝损伤时肝脏质地可能发生变化,如肝炎时肝脏可能质地偏软,肝硬化等慢性肝损伤时肝脏质地可能变硬,通过触诊医生可初步判断肝脏质地情况,不同年龄、病情阶段的肝损伤患者肝脏质地表现有所差异,这与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病变程度等有关。
(二)其他体征
1.腹水:严重肝损伤导致肝功能失代偿时,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隆等,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肝硬化等终末期肝损伤情况时较易出现,其机制是门静脉高压、白蛋白合成减少等导致腹腔内液体潴留,儿童肝损伤出现腹水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需重视,因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蜘蛛痣和肝掌:慢性肝损伤尤其是肝硬化时,体内雌激素灭活减少,可出现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和肝掌(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皮肤发红),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相似,其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代谢功能异常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