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是怎么回事
肝性脑病相关因素包括氨负荷增加(摄入过多含氮物质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使肠道产氨多)、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代谢功能减退(肝硬化、重症肝炎等基础肝病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氨等毒性物质清除障碍(自然或手术介入致门体分流使氨等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氨干扰大脑神经递质(影响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代谢,儿童大脑更易受氨影响)。
一、氨负荷增加相关因素
(一)摄入过多含氮物质
饮食方面:对于有肝性脑病风险的人群,若大量摄入高蛋白饮食,如过多的肉类、蛋类等,蛋白质在肠道经细菌分解可产生大量氨。例如,一些长期肝功能不全患者,若不注意控制蛋白质摄入,在一次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后,就可能诱发肝性脑病。在年龄方面,儿童肝脏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应注意蛋白质的合理摄入,避免因蛋白质摄入过多导致氨负荷增加。
消化道出血: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中的蛋白质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消化道出血都是常见的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对于有肝硬化等基础肝病的患者,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应高度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分解产生氨的量也较多。
二、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代谢功能减退
(一)基础肝病状况
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时,大量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组织减少,肝脏的解毒功能明显下降。例如,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损伤,肝脏代谢氨等毒性物质的能力大幅降低。不同年龄的肝硬化患者,其肝脏储备功能不同,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更差,更容易因肝脏代谢功能减退而诱发肝性脑病。女性患者在激素等因素影响下,肝脏的代谢功能可能与男性有所差异,但根本还是取决于肝脏的病理损伤程度。
其他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患者,肝脏的功能严重受损,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几乎丧失,极易发生肝性脑病。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密切监测肝脏功能,及时发现肝脏代谢功能的变化,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三、氨等毒性物质清除障碍相关因素
(一)门体分流
自然门体分流:在肝硬化患者中,存在门体静脉之间的自然分流,使肠道产生的氨等毒性物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氨升高。这种情况在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中更为常见。对于有门体分流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加重分流或影响氨代谢的因素,如大量放腹水等操作,因为大量放腹水可导致门脉压力骤降,进一步加重门体分流,增加肝性脑病的诱发风险。
手术或介入导致的门体分流:一些因肝脏疾病接受过门体分流手术的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更高。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护理,密切观察血氨等指标,防止因门体分流导致氨等毒性物质清除障碍而诱发肝性脑病。
四、抑制大脑神经递质相关因素
(一)氨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氨可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代谢。氨能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同时消耗大量还原型辅酶Ⅰ(NADH),影响三羧酸循环,使ATP生成减少,脑内能量供应不足。氨还可增加脑内谷氨酰胺的合成,谷氨酰胺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物质,可导致脑水肿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大脑对氨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更易受到氨的影响而发生神经递质紊乱,从而诱发肝性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