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大小便怎么办
瘫痪病人需进行清洁护理、排尿管理和排便管理。清洁护理要定期温水清洗会阴部;排尿管理包括间歇导尿(每4-6小时一次,遵无菌操作)和尿失禁管理(用护理用品、膀胱功能训练);排便管理有定时排便(早餐后半小时,10-15分钟/次)、饮食调节(摄入膳食纤维和充足水分,针对不同合并症调整)、辅助排便(腹部按摩,严重便秘遵医嘱用缓泻剂等)
一、清洁护理
瘫痪病人因自主排便能力受限,需定期进行清洁护理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等问题。可使用温水轻柔清洗会阴部,每日至少1-2次,清洗时注意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肛门处细菌带到尿道等部位。对于女性病人,尤其要注意月经期间的清洁,及时更换卫生用品;男性病人要注意包皮垢的清洁。
二、排尿管理
(一)间歇导尿
对于部分脊髓损伤等导致排尿障碍的瘫痪病人,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间歇导尿。一般每4-6小时导尿一次,具体间隔时间需根据病人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调整。间歇导尿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对于有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较高的病人,如糖尿病合并瘫痪的病人等,更要加强导尿操作的无菌要求。
(二)尿失禁管理
如果病人出现尿失禁情况,可使用成人纸尿裤等尿失禁护理用品。选择合适尺寸的纸尿裤,定期更换,保持会阴部干爽。同时,可以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定时排尿等方法,帮助病人建立相对规律的排尿反射,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频率。例如,每2-3小时帮助病人尝试排尿一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对于老年瘫痪病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等原因,更要密切关注尿失禁情况,及时更换护理用品,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尿液刺激而发生压疮等。
三、排便管理
(一)定时排便
帮助瘫痪病人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可选择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此时胃肠道蠕动较为活跃,容易引发排便反射。可以让病人坐在便盆上,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即使没有大便排出,也可让病人保持这个姿势,以培养排便反射。对于长期卧床的瘫痪病人,定时排便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比如,对于患有脑卒中后瘫痪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可开始进行定时排便的训练。
(二)饮食调节
合理的饮食对于瘫痪病人的排便非常重要。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香蕉、苹果等)、全谷物等,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以保持大便湿润,利于排出。对于瘫痪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在饮食调节时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摄入,选择低糖的水果和全谷物等;对于瘫痪合并高血压的病人,要注意饮食的低盐等要求,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便秘等问题加重。
(三)辅助排便
当病人出现便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辅助排便方法。例如,可进行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2-3次,促进肠道蠕动。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导致病人不适。对于严重便秘的病人,也可在医生评估后使用缓泻剂等,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对于儿童瘫痪病人,在进行辅助排便时要更加轻柔,严格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