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术后如何护理
股骨颈骨折术后需从体位、伤口、皮肤、疼痛、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体位上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伤口要观察渗血渗液并保持清洁;皮肤需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疼痛要评估程度并采取相应缓解措施;饮食要营养均衡且保持大便通畅;康复锻炼早期做足趾等活动,后期逐步增加强度且循序渐进。
一、体位护理
1.术后早期体位: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需保持正确体位,一般建议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两腿之间放置梯形枕,使髋关节处于外展约30°、膝关节微屈的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外旋,防止骨折端移位,这是基于骨折复位后稳定的要求,防止不良体位导致骨折愈合受影响。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骨骼质量相对较差,更需严格维持正确体位以保障骨折部位的稳定环境。
二、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若发现伤口渗血较多或渗液异常,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因为术后早期伤口渗血可能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伤口观察,一旦发现异常需积极处理。
2.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对伤口进行换药等操作,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伤口感染。在换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医源性感染。
三、皮肤护理
1.预防压疮:由于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需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处更易发生压疮,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的护理,可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压力。
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高龄患者,血液循环功能本身较差,更要重视这种锻炼,同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等辅助预防。
四、疼痛护理
1.评估疼痛程度:密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采用疼痛评分量表等方法。对于小儿患者,要通过其表情、肢体动作等综合判断疼痛情况。
2.缓解疼痛措施: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适当抬高患肢等物理方法缓解疼痛,若疼痛较剧烈,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镇痛措施,但不涉及具体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维生素C等利于骨基质形成,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2.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导致腹压升高,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六、康复锻炼
1.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早期可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小儿患者,康复锻炼要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温和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恢复。
2.后期康复锻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康复锻炼强度,如在骨折愈合中期可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对于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适当加快康复锻炼进度,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骨折移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