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性黄疸的临床表现特点
肝细胞性黄疸有多种临床表现特点,黄疸相关表现为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黄色、巩膜易黄染;伴随肝脏相关表现有肝脏肿大及质地改变;伴随其他系统表现包括消化系统的食欲减退等及全身的乏力等;原发病不同则有相应表现,如病毒性肝炎有感染表现、肝硬化有脾肿大等表现、药物性肝损伤有药物服用史等表现。
皮肤黏膜黄染:患者皮肤、黏膜呈现浅黄色至深黄色,这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进而沉积于皮肤黏膜所致。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黄疸时可能更易观察到色泽变化;对于有基础肝病的患者,黄疸可能会进行性加重或波动。
巩膜黄染:巩膜黄染是肝细胞性黄疸较具特征性的表现之一,因巩膜组织中含有较多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亲和力较强,所以易被黄染,且一旦出现黄疸,巩膜黄染往往较为明显,年龄对其观察影响不大,但新生儿巩膜较薄,黄疸时可能黄染程度判断需更细致。
伴随肝脏相关表现
肝脏肿大:多数患者有肝脏肿大,质地可软可硬,取决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例如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急性期肝脏多呈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有压痛;而肝硬化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肝脏早期可肿大,晚期则可能缩小。不同年龄人群肝脏大小有一定生理差异,儿童肝脏相对体积较大,成人肝脏大小相对稳定,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肝脏肿大情况会因原发病不同而有差异。
肝脏质地改变:如慢性肝炎患者肝脏质地可稍韧,肝硬化患者肝脏质地变硬。对于老年患者,肝脏本身有一定退行性改变,若合并肝细胞性黄疸,肝脏质地改变可能与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检查综合判断。
伴随其他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肝细胞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及肝脏的消化代谢功能。例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消化系统症状较为突出,儿童患者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在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时,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明显,表现为拒食、呕吐频繁等;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加重或相互影响。
全身表现:部分患者有乏力、倦怠等全身表现,这与肝细胞受损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能量产生不足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乏力程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而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倦怠感,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乏力等全身表现可能会被基础疾病症状掩盖或加重。
原发病相关表现
若为病毒性肝炎引起:有相应病毒感染的表现,如甲型肝炎患者可能有不洁饮食史,戊型肝炎患者可能有水源污染相关情况,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可能有输血史、接触血液制品史等。不同病毒感染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感染病毒性肝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而成人症状相对较典型。
若为肝硬化引起:有肝硬化的相关表现,如脾肿大、腹水等。老年肝硬化患者出现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腹水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且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水相鉴别。
若为药物性肝损伤引起:有明确的药物服用史,所服用药物可能对肝脏有损伤作用,不同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使用某些药物时需特别谨慎,因为儿童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及相关的肝细胞性黄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