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治疗方法
褥疮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同时不同特殊人群需注意不同事项。一般治疗涵盖减压(定期翻身、使用辅助器具)、清洁与保湿(清洗、用皮肤保护剂)、营养支持(摄入营养食物,必要时鼻饲等)、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分外用(消毒剂、生长因子类、抗菌药物)和口服或注射(严重感染用合适抗生素、疼痛用止痛药);手术治疗有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等,有多种清创方法)和皮瓣修复术(用于较大较深且保守治疗不佳的褥疮);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要注重营养支持和控制基础疾病,儿童护理要轻柔、选药谨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和加强创面护理,肥胖患者要选合适减压器具、加强翻身并密切观察创面。
一、一般治疗
1.减压:定期翻身是关键,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每1520分钟改变一次坐姿,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使用减压床垫、减压坐垫等辅助器具,分散压力,降低褥疮发生和加重的风险。
2.清洁与保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轻轻清洗褥疮部位,避免用力擦拭损伤皮肤。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可适当使用皮肤保护剂,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
3.营养支持:充足的营养是促进褥疮愈合的重要基础。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考虑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途径补充营养。
4.心理护理:褥疮患者由于身体的不适和外观的改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对于轻度褥疮,可使用消毒剂如碘伏进行局部消毒,预防感染。生长因子类药物能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创面愈合。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银等,可用于存在感染的褥疮创面。
2.口服或注射药物:当褥疮出现严重感染时,需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全身性治疗。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三、手术治疗
1.清创术:清除褥疮创面的坏死组织、异物和分泌物,减少细菌滋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根据创面情况,可选择手术清创、机械清创、酶解清创等方法。
2.皮瓣修复术:对于较大、较深的褥疮,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皮瓣修复术。通过转移身体其他部位的带血运皮瓣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治愈率。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和修复能力减弱,褥疮愈合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影响褥疮的愈合。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在进行减压和皮肤护理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药物的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容易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感觉,增加褥疮发生的风险,且褥疮愈合困难。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创面的护理和抗感染治疗。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身体重量较大,局部受压更明显,减压难度增加。应选择合适的减压器具,加强翻身和体位变换。此外,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创面愈合时容易出现脂肪液化等问题,需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