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以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病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病理有软骨病变、骨质增生、滑膜炎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MRI)。
一、定义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也被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二、病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逐渐发生退变,软骨的弹性和耐磨性下降,更容易受到损伤和磨损,这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基础因素。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逐渐增加,50岁左右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人群中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
2.性别因素: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代谢等过程,导致膝关节软骨等组织的营养和修复能力降低,相对男性而言,绝经后女性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不过在绝经前,男女发病率差异相对不显著。
3.生活方式因素
过度负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过度肥胖等情况会增加膝关节的负重。例如,体重超重的人,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者明显增大,软骨磨损速度加快,从而更容易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损伤: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过度运动,如长期进行爬山、深蹲等对膝关节压力较大的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若损伤后没有得到良好修复,反复损伤积累就可能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4.病史因素:既往有膝关节创伤史,如骨折、韧带损伤等,会改变膝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力学环境,使膝关节发生退变的风险增加;患有其他影响关节的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影响膝关节,进而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三、病理改变
1.软骨病变:早期膝关节软骨出现磨损、变薄,表面不光滑,进一步发展会出现软骨糜烂、溃疡甚至脱落,软骨下骨暴露。
2.骨质增生:为了适应关节力学的变化,软骨下骨会出现代偿性增生,形成骨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骨刺。骨赘的形成可能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
3.滑膜炎症:滑膜会出现增生、水肿等炎症反应,分泌过多的滑液,导致关节肿胀,同时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加重疼痛等症状。
四、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多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后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变为持续性,甚至在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内外侧等关节周围。
2.肿胀: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急性炎症期肿胀较为明显,慢性期肿胀相对较轻,肿胀原因与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等有关。
3.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会感觉膝关节活动不灵活,尤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出现明显的僵硬感,活动一段时间后僵硬感可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最终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内翻或膝外翻等。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膝关节的肿胀情况、压痛部位、关节活动度等,例如浮髌试验可用于判断关节腔是否有积液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用的方法,可发现膝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典型表现,通过X线片可以大致评估膝关节退变的程度。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结构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等有重要价值,但相对X线检查费用较高且一般不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