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有哪些
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包括药物去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和拮抗剂)和手术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有非甾体类(比卡鲁胺、氟他胺)和甾体类(醋酸环丙孕酮)抗雄激素药物;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监测心血管和骨骼健康,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选药需谨慎,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要注意药物对相关疾病的影响
一、雄激素剥夺治疗(ADT)
(一)药物去势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通过与垂体GnRH受体结合,初始可短暂刺激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导致睾酮短暂升高,随后持续抑制垂体分泌LH,使睾丸分泌睾酮减少。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其通过抑制睾丸雄激素产生发挥作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多项研究显示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控制肿瘤进展。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直接阻断GnRH受体,迅速抑制LH分泌,使睾酮水平快速下降至去势水平,避免了GnRH类似物初始的睾酮“flare”现象。常见药物如地加瑞克,对于一些不能耐受GnRH类似物初始睾酮升高可能带来肿瘤进展风险的患者有应用优势,研究表明其能有效降低PSA,且起效迅速。
(二)手术去势
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睾丸,使体内睾酮水平迅速降至去势水平,这是一种直接的去势方法,适用于适合手术的患者,能快速达到雄激素剥夺的效果。
二、抗雄激素治疗
(一)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
1.比卡鲁胺:与雄激素竞争前列腺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临床研究显示,比卡鲁胺联合GnRH类似物可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且耐受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为乳房女性化、肝功能异常等,但一般在可控制范围内。
2.氟他胺:也是通过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抑制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刺激。不过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目前应用相对比卡鲁胺稍少,但在部分患者中仍有使用。
(二)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
如醋酸环丙孕酮,兼具抗雄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作用,既能直接阻断雄激素受体,又能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雄激素分泌,但由于其不良反应相对复杂,包括影响生殖功能、肝功能损害等,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主要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
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如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GnRH类似物等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应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同时,要关注骨骼健康,雄激素剥夺治疗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风险,可适当监测骨密度,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骨骼健康。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前列腺癌患者,在选择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谨慎。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如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可能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比卡鲁胺主要经肝脏代谢,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而GnRH类似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较少,相对更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但仍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
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患者
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应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时,需注意药物对血糖的影响。部分抗雄激素药物可能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波动,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同时,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关注内分泌治疗药物对血压的影响,如某些药物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需及时调整降压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整体病情的稳定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