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造成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的引发原因包括钾摄入不足(正常饮食长期不足、儿童挑食偏食、老年人食欲及消化吸收功能问题致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胃肠道呕吐腹泻、引流,肾脏利尿剂使用、肾脏疾病,皮肤高温出汗过多)、钾分布异常(碱中毒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周期性瘫痪发作时钾离子迅速向细胞内转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及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时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
一、钾摄入不足
(一)正常饮食情况
正常人体通过日常饮食摄入足够的钾,一般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菠菜、土豆等。但如果存在长期进食不足的情况,例如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由于主动限制饮食,导致从食物中摄取的钾量远远低于机体正常需求,就会引发低钾血症。
(二)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如果儿童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且没有及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足够的钾,就容易出现钾摄入不足的情况。比如一些儿童不爱吃蔬菜和水果,而蔬菜和水果是钾的重要来源,长期如此就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老年人:老年人的食欲可能会减退,同时消化吸收功能也可能下降,而且部分老年人可能存在经济困难等情况,导致饮食摄入不足,进而引起钾摄入不足,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二、钾丢失过多
(一)胃肠道丢失
呕吐、腹泻:剧烈的呕吐和腹泻会使大量含有钾的消化液丢失。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呕吐和腹泻时,钾会随着消化液大量排出体外,当丢失的钾量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时,就会引发低钾血症。
胃肠道引流:一些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胃肠道引流,如胃肠减压等,这会导致大量含有钾的胃肠液被引出体外,从而造成钾丢失过多,引发低钾血症。
(二)肾脏丢失
利尿剂使用: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它们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量来发挥利尿作用,同时也会促进钾的排泄。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这类利尿剂,而又没有及时补充钾,就容易导致钾从肾脏丢失过多,引起低钾血症。例如,一些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利尿剂来减轻心脏负荷,若不注意补钾,就可能出现低钾血症。
肾脏疾病:某些肾脏疾病会影响肾脏对钾的重吸收功能,导致钾排出增多。比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异常,钾的重吸收障碍,使得钾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引发低钾血症。
(三)皮肤丢失
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时,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钾,若出汗过多而又没有及时补充钾,就会通过皮肤丢失较多的钾,增加低钾血症的发生几率。例如,夏季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群,在大量出汗后若没有及时补充含钾的饮品,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三、钾分布异常
(一)碱中毒
当机体发生碱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降低,为了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细胞内的氢离子会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钾离子会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引发低钾血症。例如,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钾分布异常的情况。
(二)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与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在发作时,钾离子会迅速向细胞内转移,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引发低钾性周期性瘫痪。这种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患者会出现发作性的肢体无力等症状。
(三)其他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过程中: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胰岛素会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若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或没有及时补充钾,就可能导致血清钾浓度降低,出现低钾血症。
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当机体大量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时,同样会促使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若不注意补钾,也容易引发低钾血症。例如,一些严重糖尿病患者在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和胰岛素进行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并及时补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