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失禁怎么办
为改善尿急尿失禁问题,可从行为调整与生活方式改善、饮食调整、医疗干预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行为调整与生活方式改善包括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增膀胱容量并记录排尿情况)和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不同年龄段适用);饮食调整需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控制液体摄入量;医疗干预有药物治疗(遵医嘱)和器械辅助(如尿失禁护具);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群要注意皮肤护理和锻炼适度,孕产妇产后要及时盆底肌锻炼、注意休息和饮食营养,儿童出现需先排除生理性因素并注意护理。
一、行为调整与生活方式改善
1.膀胱训练: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来增加膀胱容量。例如,开始时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慢慢延长到34小时一次。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逐步调整,对于有尿急尿失禁的人群,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坚持膀胱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其原理是通过反复训练,让膀胱适应更大的容量,从而减少尿急的发生频率。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注意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量,以便更好地掌握进展情况。
2.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具体做法是收缩盆底肌肉(类似于憋住小便的感觉),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以进行34组,每组1015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适用,年轻女性通过坚持凯格尔运动可以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尿急尿失禁问题;中老年人群进行盆底肌锻炼则有助于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控尿能力。研究表明,长期坚持盆底肌锻炼的人群尿急尿失禁的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二、饮食调整
1.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可能会刺激膀胱,加重尿急症状。例如,大量饮用咖啡后,可能会使膀胱兴奋性增加,导致更频繁地产生尿意。所以,有尿急尿失禁问题的人应尽量减少咖啡和酒精的摄入。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都需要注意这一点,尤其是本身有膀胱敏感问题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刺激性饮品的摄取量。
2.控制液体摄入量:在白天可以适当分散饮水,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例如,将每天的饮水量合理分配到多个时间段,每次少量饮水。这样可以避免膀胱在短时间内过度充盈,减少尿急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水量的控制需要根据身体状况进行调整,比如老年人可能需要根据自身的肾脏功能等情况来合理安排液体摄入量。
三、医疗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尿急尿失禁,例如抗胆碱能药物等。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患者由于年龄、病史等因素的不同,药物的选择和疗效也会有所差异。
2.器械辅助:对于一些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尿失禁护具等器械来帮助控制尿液泄漏问题。例如,成人纸尿裤等,选择合适的器械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或者病情较为严重的人群,合适的器械辅助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群:老年人群出现尿急尿失禁时,要特别注意皮肤护理。由于尿液的刺激,容易导致皮肤发红、溃烂等问题。所以要经常更换尿湿的衣物和床单,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同时,在进行盆底肌锻炼等康复措施时,要注意动作的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2.孕产妇:孕产妇出现尿急尿失禁较为常见,这是由于孕期和分娩过程中对盆底肌的损伤等因素导致的。在产后要及时进行盆底肌锻炼,帮助恢复盆底肌功能。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帮助身体恢复。
3.儿童人群:儿童出现尿急尿失禁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出现,要首先排除生理性因素等。例如,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在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孩子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