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及其处理
低钾血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病理状态,常见原因有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包括胃肠道、肾脏、皮肤丢失),临床表现涉及神经肌肉、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系统,靠血清钾测定诊断,处理包括治疗原发病和补钾(口服或静脉补钾),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各自补钾注意事项
一、低钾血症的定义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钾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心肌的正常功能等起着关键作用。
二、低钾血症的常见原因
1.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胃肠道营养补充不足等情况,会导致钾的摄入减少。例如,一些患者因疾病原因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若未及时补充钾剂,就容易引发低钾血症。
2.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及肠瘘等,可使钾从胃肠道大量丢失。比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腹泻时,钾会随粪便大量排出。
肾脏丢失:长期应用排钾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多。一些患有高血压等疾病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的患者,需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皮肤丢失:大量出汗时,钾也会随汗液丢失,但一般情况下皮肤丢失钾相对较少,只有在大量出汗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才可能引起低钾血症,如高温环境下高强度劳作大量出汗的人群。
三、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神经肌肉系统: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逐渐累及躯干和呼吸肌。严重时可出现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肌肉运动发育迟缓等情况。
2.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悸、血压下降等。心电图检查可见T波低平、增宽、倒置,出现U波等改变。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低钾血症对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易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消化系统:可有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四、低钾血症的诊断
主要依靠血清钾测定,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可诊断为低钾血症。同时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病因。
五、低钾血症的处理
1.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病是关键。例如,对于因使用排钾利尿剂导致的低钾血症,应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的使用;对于胃肠道丢失过多引起的低钾血症,需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等。
2.补钾治疗
口服补钾:轻度低钾血症首选口服补钾,可选用氯化钾缓释片等。口服补钾相对较为安全,但对于胃肠道刺激较大的患者可能不太适合,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静脉补钾: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补钾的患者需静脉补钾。静脉补钾时需注意浓度和速度,一般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速度不宜过快,每日补钾量需根据血钾水平调整。
六、特殊人群低钾血症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钾血症可能影响其神经肌肉发育和心血管功能。在处理儿童低钾血症时,更应谨慎补钾,密切监测血钾变化,选择合适的补钾方式,如口服补钾应选择儿童合适的剂型,并注意剂量准确。同时,要积极寻找儿童低钾血症的病因,如是否存在先天性肾小管疾病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在处理老年低钾血症时,需更加关注其心脏功能和肾功能情况。静脉补钾时要严格控制补钾速度和浓度,避免因补钾过快或浓度过高引起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考虑补钾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低钾血症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影响。补钾时需谨慎选择药物和补钾方式,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补钾方法。同时,要积极寻找妊娠期低钾血症的特殊原因,如妊娠期呕吐等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