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怎么恢复
髌骨骨折后早期需制动并及时就医检查,依骨折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分期进行,术后早期消肿止痛,2-6周渐增屈伸活动度与加强股四头肌训练,6-12周进一步增屈伸度并开始站立行走训练,不同年龄人群训练有别且有基础疾病者需监测指标;饮食要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摄入,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有差异;要定期复查,依结果调整方案,特殊人群复查需详告自身情况。
一、早期处理
髌骨骨折后应首先进行制动,可采用石膏托或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这有助于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减轻疼痛。同时,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X线、CT等,以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和移位程度等。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二、康复训练分期进行
1.术后早期(1-2周)
此阶段主要以消肿、减轻疼痛为主。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保持5-10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这样可以防止股四头肌萎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和肌肉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谨慎进行训练,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老年患者则要注意训练强度不宜过大,防止因肌肉力量不足或关节灵活性差而出现意外。
2.术后2-6周
可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在医生的允许下,开始进行膝关节小范围的被动屈伸活动,如在他人帮助下或借助CPM(持续被动活动)机进行,活动范围从0°-30°逐渐增加,但要避免过度牵拉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同时,继续加强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并可开始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将下肢伸直缓慢抬起,抬高高度约15-20厘米,保持5-10秒后放下,重复10-15次,每天3-4次。不同年龄人群在训练时需注意,儿童的直腿抬高训练应根据其力量情况适当调整,老年患者要关注关节的耐受情况,避免因肌肉力量弱而导致抬腿困难或关节疼痛加剧。
3.术后6-12周
进一步增加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膝关节屈伸训练,如坐在床边,让小腿自然下垂,借助重力逐渐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但要注意避免暴力操作。同时,开始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但行走时间和距离要逐渐增加,初期可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减轻患肢的负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确保在血糖、血压控制平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防止因基础疾病影响康复进程或导致其他并发症。
三、饮食调理
在髌骨骨折恢复期间,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虾皮、豆制品等,钙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对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应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等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需求略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满足骨骼生长和骨折修复的需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在饮食安排上要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的摄入。
四、定期复查
在髌骨骨折恢复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在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点进行X线复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如骨折线是否模糊、骨痂生长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调整康复训练方案或给出进一步的治疗建议。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考虑胎儿安全)、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复查时要向医生详细说明自身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骨折恢复情况并制定更合适的诊疗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