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和淤胆型,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不同表现;慢性病毒性肝炎分轻度、中度、重度;重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但自觉症状轻、黄疸持续长等。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
(一)黄疸前期
1.全身症状:多数患者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持续1~3天,儿童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发热情况,且可能体温波动稍大,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毒的反应可能更强烈有关。同时有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生活方式上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此时会感觉困难重重。
2.消化道症状:最为突出,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儿童可能因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消化道症状更为明显,如腹泻次数较多时需警惕脱水等情况。
(二)黄疸期
1.黄疸表现:尿色加深,逐渐出现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先从巩膜开始,然后波及全身皮肤。黄疸程度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持续2~6周。
2.其他表现:发热减退,消化道症状有所好转,但肝区疼痛仍较明显,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儿童肝脏相对体积较大,触诊时可能更容易发现肝脏异常。
(三)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在恢复期仍可能有易疲劳等情况,一般需要1~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体力,生活方式上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症状
(一)轻度慢性肝炎
症状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等,也可能无明显症状。体征可有轻度肝大,质地一般中等硬度,可有轻度压痛,少数患者有脾大。儿童轻度慢性肝炎可能症状更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中度慢性肝炎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有持续或反复出现的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肝脏质地中等以上,有压痛。
(三)重度慢性肝炎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症状
(一)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迅速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等,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有出血倾向,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脏进行性缩小。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出现极度乏力,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为腹水型。
(三)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A/G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其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病基础、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四、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症状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2~4个月或更长,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明显,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PTA>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PTA>70%,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明显升高,黄疸消退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