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症的患者应该如何治疗
低血糖症的一般紧急治疗包括意识清楚者口服含15-20g碳水化合物食品,意识不清者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后续需查找饮食、药物、疾病等因素并预防复发,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低血糖症有各自的紧急处理和后续管理要点,儿童要选合适碳水化合物来源、保证营养摄入等,老年要注意给药途径安全、考虑合并疾病及调整生活方式更注重安全等。
一、低血糖症的一般紧急治疗
1.口服碳水化合物:对于意识清楚的低血糖患者,尽快口服含15-20g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葡萄糖片、果汁等。研究表明,口服碳水化合物能迅速升高血糖水平,一般15分钟左右可改善低血糖症状。例如,150ml左右的果汁中约含15-2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提升血糖。
2.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当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应肌肉或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通常在10-15分钟内发挥作用。但对于有严重肝脏疾病等病史的患者,使用胰高血糖素需谨慎评估,因为肝脏疾病可能影响其代谢作用。
二、低血糖症的后续处理
1.查找低血糖原因
饮食因素: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如节食过度、进食不规律者,需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定时定量进餐。例如,长期节食的人群易发生低血糖,应逐步恢复正常饮食规律,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药物因素:正在服用降糖药物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的患者,需由医生评估药物方案。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医生会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更需密切监测血糖并谨慎调整药物。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胰岛素瘤等可导致反复低血糖,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被诊断为胰岛素瘤,需定期复查,监测血糖变化及肿瘤情况。
2.预防复发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的人群,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同时,适当进行运动,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在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例如,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运动强度以中等强度为宜,如快走等。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有低血糖风险的人群。对于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如每天多次监测血糖。通过监测血糖能及时发现低血糖迹象,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老年低血糖患者,由于其感觉迟钝,更应加强血糖监测。
三、特殊人群低血糖症的处理要点
1.儿童低血糖
紧急处理:儿童低血糖时,紧急处理同一般人群,但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优先选择口感较好、儿童易接受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水果糖等。同时,儿童低血糖可能与饮食摄入不足、先天性代谢疾病等有关,对于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病史的儿童,需更加谨慎处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预防与监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对于患有某些疾病需长期用药的儿童,如患有糖尿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儿童,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并密切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
2.老年低血糖
紧急处理:老年低血糖患者紧急处理时,除了按照一般流程外,要注意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口服碳水化合物时需谨慎,必要时可通过鼻饲等方式给予。同时,老年患者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在处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
后续管理:老年患者查找低血糖原因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相互影响导致低血糖。在预防复发方面,老年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更加注重安全,运动时需有人陪伴,避免单独运动发生意外。同时,老年患者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或调整药物剂量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