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怎样治疗好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急救处理包括补液治疗,先快速输生理盐水,血压正常且血钠高时可考虑输5%葡萄糖溶液,老年及心功能不全者需密切观察心肺功能;胰岛素治疗采用小剂量静脉输注,据血糖调整剂量;纠正电解质紊乱,注意补钾及监测其他电解质;寻找并处理诱因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者需谨慎调整补液等,儿童需精确计算补液和胰岛素剂量,合并基础疾病者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一、急救处理
1.补液治疗:
高渗性昏迷患者存在严重脱水情况,首要任务是迅速补液。一般先快速输入生理盐水,以迅速纠正休克和改善肾循环。成人开始可在1-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随后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如果患者血压正常,血钠高于150mmol/L,可考虑输入5%葡萄糖溶液,但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当血糖降至16.7mmol/L左右时,可改为5%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盐水。对于老年患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心肺功能,防止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胰岛素治疗:
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的方法。一般初始剂量为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剂量,使血糖缓慢下降,每1-2小时监测血糖,当血糖下降至16.7mmol/L时,可将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继续输注,以维持血糖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纠正电解质紊乱
1.血钾的纠正:
由于患者脱水,血液浓缩,血钾可能在正常范围内,但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后,血钾会向细胞内转移,容易出现低钾血症。所以在补液过程中,当患者尿量达到40ml/h以上时,应及时补充钾盐。一般根据血钾水平调整补钾量,可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等方式补充,要注意补钾速度和浓度,避免高钾血症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补钾时更要谨慎监测血钾水平。
2.其他电解质的监测与纠正:
要定期监测血钠、血氯等电解质水平。如果存在低钠血症,要根据血钠水平和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适当纠正,但纠正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等严重并发症。
三、处理诱因及并发症
1.寻找并处理诱因:
积极寻找引起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诱因,如感染、停用降糖药物等。如果存在感染,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停用降糖药物的患者,要重新评估降糖方案,选择合适的降糖治疗措施。
2.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预防肺部感染,对于昏迷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和呼吸道管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适当进行肢体活动等。如果出现脑水肿等并发症,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脱水剂等,但使用脱水剂时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存在心、肾等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过程中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调整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心肺功能和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补液过快过多容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同时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和电解质的排泄,需要严格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以及肾功能指标。
2.儿童患者:
儿童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时要更加精确地计算补液量和胰岛素剂量。要密切监测儿童的血糖、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因为儿童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治疗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于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补液时要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在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和对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影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