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坏疽是什么原因所致
糖尿病足坏疽由多种因素引起,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致下肢血供不足、微血管病变影响微循环灌注;神经病变有感觉神经受损致难察觉创伤、运动神经病变致足部畸形引发溃疡;感染因素包含细菌和真菌感染加重病情;其他因素有年龄大血管神经等功能差、不良生活方式加重病情及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累积损伤致发风险高。
一、血管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紊乱,如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沉积,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以下肢动脉为例,动脉粥样硬化会影响下肢血液的正常供应,当足部的血液灌注不足时,组织难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引发足部坏疽。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约有15%-20%的糖尿病患者会因下肢动脉病变而出现足部问题。
2.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微循环,包括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等改变。这会影响足部微循环的血流灌注,使得局部组织的营养交换和代谢废物排出受阻。长期的微血管病变会逐渐损害足部的组织细胞,为坏疽的发生埋下隐患。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的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细胞功能受损。
二、神经病变
1.感觉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中,感觉神经病变较为常见。患者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后,对疼痛、温度、压力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察觉到足部的微小创伤,如鞋子的摩擦、异物的刺入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导致伤口感染,进而发展为坏疽。据统计,约60%-70%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神经病变。
2.运动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会影响足部肌肉的正常运动功能。患者足部肌肉力量减弱、协调性变差,可能导致足部畸形,如高弓足、爪形趾等。这些畸形会使足部局部压力分布不均,某些部位承受过度压力,容易引起溃疡,而溃疡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坏疽。例如,高弓足患者足部某些部位的压力明显增高,长期受压会导致皮肤破溃,进而引发感染和坏疽。
三、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等原因,足部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当足部有微小伤口时,细菌容易侵入并繁殖,引发感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促进坏疽的发展。研究发现,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创面中分离出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存在是导致坏疽难以愈合甚至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也容易发生足部真菌感染,如皮肤癣菌感染等。真菌感染会破坏足部皮肤的屏障功能,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同时也会加重足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不利于足部病变的恢复,增加坏疽发生的风险。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人的血管弹性下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更高,同时神经功能也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加之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足部坏疽问题。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往往比年轻患者更严重,足部血液供应更差。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从而增加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风险。此外,不注意足部护理,如不经常检查足部、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也容易导致足部受伤或感染,进而引发坏疽。例如,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持续损伤血管和神经;穿着过紧或不合适的鞋子会使足部受到过度摩擦或压迫,增加足部受伤的几率。
3.病史因素:有长期糖尿病病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坏疽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长期高血糖会持续对血管、神经等组织造成损伤,随着病程的延长,损伤逐渐累积,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引发足部坏疽。例如,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的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