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及筛窦炎的诊断评估包括症状表现排查、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鼻窦CT、鼻腔分泌物涂片及培养);非药物干预有鼻腔冲洗和改善生活环境;药物治疗涉及抗生素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和黏液促排剂;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和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需综合考虑进行诊断、治疗及护理。
一、上颌窦及筛窦炎的诊断评估
1.症状表现排查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部分伴有发热;成人则多有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头痛特点因鼻窦受累不同而异,上颌窦炎常表现为面颊部疼痛,筛窦炎可表现为内眦及鼻根部胀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有相关病史如过敏性鼻炎等人群也更易并发鼻窦炎症。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类似发作情况、是否有过敏史等进行初步评估。
2.体格检查
检查鼻腔黏膜情况,看是否有充血、肿胀、脓性分泌物等,上颌窦区域可能有压痛,筛窦区域内眦及鼻根部有压痛表现。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情况,明确上颌窦及筛窦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权衡辐射剂量与诊断价值,选择合适的检查时机和方式。
鼻腔分泌物涂片及培养:有助于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及指导抗生素使用,不同年龄人群鼻腔分泌物特点可能不同,儿童鼻腔分泌物较成人更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行涂片及培养时需注意操作规范以保证结果准确性。
二、上颌窦及筛窦炎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鼻腔冲洗
对于各年龄人群均可采用,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选择合适的冲洗器具和温和的冲洗液,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适或损伤。冲洗时应注意体位,一般取坐位或侧卧位,让冲洗液从一侧鼻腔流入,从另一侧鼻腔流出。
2.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对于过敏相关因素导致的鼻窦炎症,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不同年龄人群生活环境有差异,儿童房间需定期清洁、更换床单被罩以减少尘螨接触,成人则需注意工作环境中空气污染的防护等。
三、上颌窦及筛窦炎的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
当考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不同年龄敏感菌可能不同,儿童需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针对可能致病菌的抗生素。一般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症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
2.鼻用糖皮质激素
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各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需注意不同剂型的使用方法和可能的局部副作用,儿童使用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3.黏液促排剂
有助于促进鼻窦内黏液排出,改善鼻窦引流,各年龄人群均可应用,儿童服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口感及剂量等情况,以保证患儿能够配合服用。
四、上颌窦及筛窦炎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影响引流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儿童反复上颌窦及筛窦炎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时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手术需在严格的适应症掌握下进行,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其生长发育特点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上颌窦及筛窦炎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特别谨慎,诊断过程中要注意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鉴别,治疗时非药物干预要更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手术更需慎重权衡。
2.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该类人群患病时,药物选择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需在医生评估收益与风险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药物干预是首要考虑的方面,如鼻腔冲洗等相对安全的措施可优先采用。
3.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颌窦及筛窦炎时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药物选择需避免与基础疾病用药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