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根肋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有固定制动(如胸部绷带、胸带等包扎固定)和镇痛治疗(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需考虑个体差异);手术治疗适用于连枷胸致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及骨折端明显移位可能损伤重要组织的情况,方式有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和胸廓活动度训练(如扩胸运动,注意不同年龄患者训练强度和方式不同)。
一、保守治疗
1.固定制动
对于多根肋骨骨折且无明显移位、呼吸功能影响较小的患者,可采用胸部绷带包扎或胸带外固定。其原理是通过限制胸廓过度活动,减轻骨折断端的疼痛和进一步移位风险。例如,胸带固定可使胸廓稳定性增加,减少骨折端的摩擦和错位,一般适用于单纯多根单处肋骨骨折且胸廓运动影响不大的患者,尤其在儿童中,由于其胸廓弹性较好,保守固定相对更易耐受,但仍需密切观察胸廓运动及呼吸情况。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相对疏松,固定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紧影响呼吸循环。
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还可采用多头带包扎等方式,通过外部的束缚力维持胸廓的正常形态,促进骨折断端的相对稳定,利于骨折愈合。
2.镇痛治疗
合理的镇痛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维持,因为疼痛会导致患者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易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镇痛,但需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如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避免加重消化道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对其肝肾功能影响小且镇痛有效的方法,如适当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和禁忌。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当多根肋骨骨折导致连枷胸,引起严重呼吸循环障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连枷胸会使胸壁矛盾运动,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例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软化形成浮动胸壁,患者出现明显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情况时,应及时手术。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肺功能较差,出现连枷胸时手术指征更应严格把握,但当保守治疗无法改善呼吸功能时仍需果断手术。儿童患者出现连枷胸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由于其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对于骨折断端有明显移位且可能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的多根肋骨骨折,也需手术治疗。例如,骨折端移位可能压迫邻近的肋间神经或血管,导致相应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异常或血管供血障碍等情况时,手术复位固定可解除对重要组织的压迫,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加重。
2.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切开胸壁,暴露骨折断端,用钢板、钢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固定,恢复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这种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胸壁畸形,改善呼吸功能。在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操作需根据其解剖特点进行调整,儿童患者骨骼较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和固定方式需更加精细,以适应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要注意减少手术对儿童生长的影响。
三、康复治疗
1.呼吸功能锻炼
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期都需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深呼吸训练可增加肺活量,有效咳嗽训练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例如,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多次深呼吸,每次深呼吸尽量使胸廓充分扩张,持续数秒后缓慢呼气。对于儿童患者,呼吸功能锻炼需在医护人员或家长的辅助下进行,可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儿童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提高其依从性。老年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和频率。
2.胸廓活动度训练
在骨折愈合后期,需进行胸廓活动度训练,如扩胸运动等,以恢复胸廓的正常运动功能。扩胸运动可逐渐增加胸廓的活动范围,促进胸廓功能恢复。但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胸廓活动度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训练强度不宜过大,应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老年人则要根据其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情况,缓慢进行胸廓活动度训练,防止因活动不当引起不适或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