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和甲亢的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家族聚集性,女性多发,表现多样,甲功指标有特征,治疗依情况而定;甲亢病因多样,Graves病常见,表现为高代谢等,不同病因甲功指标等有差异,治疗有多种方法且不同年龄选择需谨慎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1.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释放异常等。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环境因素如感染、应激等可能诱发该病。好发于30-50岁女性,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约为男性的5-10倍。
2.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病因多样,最常见的是Graves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自身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所致。发病年龄广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绝对差异,但Graves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临床表现
1.桥本甲状腺炎: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逐渐肿大,多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质地韧硬。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如畏寒、乏力、嗜睡、体重增加、便秘等,也有少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因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短暂出现甲亢相关症状,如轻度心慌、手抖等,但一般程度较轻。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甲状腺肿大可能影响颈部外观及呼吸、吞咽等功能;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2.甲亢: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如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神经系统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手震颤;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心动过速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甚至心力衰竭。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甲亢患者除上述表现外,可能伴有生长发育加快,但后期可能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老年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可能不明显,而以消瘦、心悸、乏力等为主要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甲状腺功能指标
桥本甲状腺炎:早期甲状腺功能可能正常,随着病情发展,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降低;在疾病早期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阶段,可能出现T3、T4短暂升高,TSH降低,但一般程度不如Graves病引起的甲亢明显。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显著升高是其重要特征,TPOAb阳性率可达90%以上,TgAb阳性率也较高。
甲亢:Graves病引起的甲亢,血清TSH降低,T3、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其他病因引起的甲亢,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甲状腺自身抗体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但也有相应病因相关的实验室异常表现。
2.甲状腺超声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超声表现为实质回声不均匀,呈弥漫性低回声,可见网格状改变,甲状腺血流信号可能正常或轻度增多。
甲亢:Graves病引起的甲亢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则可见甲状腺内单个或多个高回声结节,周围甲状腺组织回声正常或减低。
四、治疗原则
1.桥本甲状腺炎: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且无明显症状,一般定期随访观察即可。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需要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压迫周围组织或怀疑恶变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其生长发育、身体状况等因素,儿童患者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需严格根据体重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起始剂量宜小,逐渐调整。
2.甲亢:治疗方法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等,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发挥作用,但可能有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放射性碘治疗是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压迫周围组织、怀疑恶变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选择治疗方法需谨慎,儿童甲亢一般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放射性碘治疗需评估心、肝、肾功能等情况后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