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常见的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不同病毒传播途径各异,如甲、戊型主要粪-口传播,乙、丙、丁型有母婴、血液、性传播等,不同传播途径引发肝炎的具体过程不同,了解其原因对预防控制传播很重要
一、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类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见的肝炎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不同类型的病毒其传播途径等有所差异,但都主要侵袭肝脏导致炎症等病变。
(一)甲型肝炎病毒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比如食用被污染的水、食物等。在儿童中相对更容易通过密切接触等粪-口方式感染,儿童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容易经口摄入病毒而引发感染;而成年人如果有良好的卫生防护意识,相对感染风险可能会低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生活中如果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环境等也可能感染。
(二)乙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母婴传播是指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将病毒传给婴儿,这在有乙肝携带史的女性生育时需要特别关注,若不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婴儿感染风险较高;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比如既往医疗操作中消毒不严格等情况可能导致感染;性传播则是通过无防护的性接触传播,性活跃人群如果没有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感染风险增加。
(三)丙型肝炎病毒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等,另外,医疗操作中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导致传播,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场所接受有创操作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性传播也是其传播途径之一,性伴侣较多等高危性行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四)丁型肝炎病毒
需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感染人体,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常与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或重叠感染。
(五)戊型肝炎病毒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被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比如一些地区发生洪水后,水源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人群饮用后容易集体发病,生活中食用被污染的未煮熟的肉类等也可能感染,各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但相对而言,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风险更高。
二、不同传播途径引发病毒性肝炎的具体过程
(一)粪-口途径传播引发的肝炎
以甲型和戊型肝炎为例,当人摄入被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后,病毒首先到达胃肠道,然后进入血液循环,随后靶向肝脏。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等病理改变。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多数可清除病毒而康复;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尤其是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戊型肝炎病毒时,病情相对更严重,因为孕妇的免疫系统和肝脏负担等因素影响,更容易出现重症情况。
(二)血液传播引发的肝炎
对于乙肝、丙肝等病毒,当含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人体后,病毒通过血液到达肝脏。乙肝病毒会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存在于体内,不断刺激肝细胞发生病变;丙肝病毒则是直接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反应,逐渐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在输血或血制品时,如果血液筛查不严格,输入了被污染的血液,就会迅速引发感染;共用注射器吸毒时,注射器上残留的含有病毒的血液会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导致感染。
(三)母婴传播引发的肝炎
母亲患有乙肝或丙肝时,在分娩过程中,婴儿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从而感染病毒;或者在产后通过母婴间的密切接触、哺乳等方式感染。对于乙肝母婴传播,现在通过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婴阻断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的感染率,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失败情况;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相对有限,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四)性传播引发的肝炎
乙肝、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时的体液交换传播,在无防护的性接触中,含有病毒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进入对方体内,从而导致感染。性活跃且没有固定性伴侣或不采取安全套等防护措施的人群,感染风险明显增加。
总之,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特定的肝炎病毒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侵袭人体肝脏,引发肝脏炎症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疾病,了解其引起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