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是什么病
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接触变应原后经特异性IgE介导引发,有吸入性和食入性等变应原,具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等典型症状,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和免疫治疗,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有特殊需注意之处
一、发病机制
机体接触变应原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在鼻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便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这些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从而引发鼻黏膜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
二、常见变应原
1.吸入性变应原
花粉:在花粉播散季节,空气中弥漫的花粉是重要的变应原。不同地区主要的致敏花粉种类不同,例如北方地区春季多以树花粉为主,如桦树、杨树等花粉;秋季则多为草花粉,如豚草花粉等。
尘螨:屋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主要存在于床垫、枕头、地毯、沙发等处,其排泄物等是重要致敏物质。
真菌:在潮湿环境中容易滋生,如曲霉、青霉等真菌的孢子也是常见吸入性变应原。
动物皮屑及分泌物:猫、狗等宠物的皮屑、唾液和尿液中的蛋白质成分可成为变应原,过敏体质者接触后易引发变应性鼻炎。
2.食入性变应原
某些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可通过口服进入机体引发变应性鼻炎,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这些食物后出现鼻痒、流涕等鼻部过敏症状。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鼻痒:患者常感到鼻内奇痒,多数人还会伴有眼痒、咽痒等,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断揉鼻。
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变应原后立刻发作。
大量清水样涕:发作时流出大量清水样鼻涕,可持续数小时。
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单侧或双侧鼻塞均可出现。
2.体征
鼻黏膜可呈苍白、水肿状,下鼻甲水肿明显时可表现为鼻腔狭窄。有的患者鼻黏膜呈灰蓝色,这与血管扩张、组织水肿有关。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特点,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与接触变应原的关系、家族过敏史等。例如,若患者每年花粉播散季节出现典型症状,且有家族过敏史,需高度怀疑变应性鼻炎。
2.体格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
3.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体内检测方法,将常见变应原提取液滴于患者前臂皮肤,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某种变应原过敏,15-20分钟后局部可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提示为该变应原致敏。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辅助诊断变应性鼻炎,若特异性IgE阳性,结合临床症状可支持变应性鼻炎的诊断。
五、治疗与预防
1.避免接触变应原
对于已知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经常清洗床单、被套,使用防螨床垫和枕头套等;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等。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可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分为口服和鼻用制剂。如氯雷他定等口服抗组胺药,西替利嗪鼻喷雾剂等鼻用抗组胺药。
鼻用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作用,如孟鲁司特钠等。
3.免疫治疗
对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逐渐增加变应原剂量,使机体对变应原的耐受性提高,从而减轻症状。但免疫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剂型或治疗方法。例如,在使用鼻用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优先选择对其他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