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病因有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发病机制是变应原引发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致鼻黏膜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需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感染性鼻炎鉴别,治疗原则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儿童免疫治疗需谨慎)。
一、定义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二、病因
1.变应原
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在花粉传播季节,不同地区的主要致敏花粉种类不同,对于儿童来说,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都可能成为致敏原;对于有过敏史的成年人,常年存在的屋尘螨、粉尘螨等也是常见吸入性变应原)、尘螨(在潮湿、温暖环境中易滋生,无论是儿童卧室的床垫、被褥,还是成年人居住环境的沙发等,都可能有尘螨存在)、真菌孢子等。
食物性变应原:例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儿童可能因过早添加辅食接触到食物性变应原而致敏,成年人也可能因饮食结构改变等接触到新的食物性变应原)。
三、发病机制
机体接触变应原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在鼻黏膜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交联,使这些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分泌增加和鼻黏膜水肿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鼻痒:程度轻重不一,儿童可能表现为频繁揉鼻,因为鼻痒不适;成年人也会有明显鼻内瘙痒感。
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十几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变应原后立刻发作。
大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流出,儿童可能因鼻涕刺激鼻孔周围皮肤导致发红、糜烂等。
鼻塞:程度轻重不同,可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也可为交替性。
2.体征
鼻黏膜苍白、水肿,下鼻甲水肿、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儿童由于鼻黏膜较脆弱,水肿可能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鼻息肉等并发症表现。
五、分类
1.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又称花粉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与某季节的花粉播散时间相符合,如春季的树花粉、秋季的草花粉等致敏者,在相应花粉播散季节发病,儿童在花粉播散季节外出时若未做好防护,更易发病。
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致病因素多为常年存在的变应原,如屋尘螨、粉尘螨、真菌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长期接触室内的变应原而发病,病情相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较为迁延。
六、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诱发因素等,了解患者的过敏家族史等。对于儿童,要询问家长患儿的日常表现,如是否经常揉鼻、打喷嚏等情况;对于成年人,要了解其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中可能接触的变应原情况。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鼻黏膜情况,观察鼻黏膜颜色、水肿程度等。
3.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将常见变应原提取液滴于患者前臂,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某种变应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晕为阳性反应。儿童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剧烈哭闹导致局部反应不准确等情况。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辅助诊断变应性鼻炎,对于一些不能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患者(如皮肤严重湿疹患者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七、鉴别诊断
1.血管运动性鼻炎:无明确变应原,可由温度变化、化学刺激等非变应性因素诱发,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但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为阴性。
2.感染性鼻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除了鼻部症状外,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鼻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体。
八、治疗原则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于已知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接触。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儿童的生活环境更需要精心维护,以减少变应原接触。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抗组胺药能迅速缓解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但儿童用药需谨慎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3.免疫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但儿童免疫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