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什么症状
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和淤胆型。急性黄疸型肝炎有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无黄疸型症状相对轻;慢性分轻、中、重度,症状体征等有差异;重型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表现不同;淤胆型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但黄疸持续久,有相应肝功能表现。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
1.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多数患者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平均热程3天左右,少数可达5天。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可能以消化道症状不典型表现为主;成年女性在月经前可能症状会有一定变化,但无特异性。此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
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约2周内达高峰。部分患者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肝内胆汁淤积表现。肝大,质软,有压痛及叩痛,部分患者有轻度脾大。儿童黄疸期可能黄疸程度相对成人轻,但也需密切关注;老年患者可能恢复较慢,黄疸持续时间可能稍长。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此期持续1-2个月。
2.无黄疸型肝炎:症状相对黄疸型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无黄疸型肝炎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症状不典型;女性在月经前后可能因身体状态变化,症状有一定波动,但不影响疾病本质。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
1.轻度慢性肝炎: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等症状,肝轻度大,质地中等硬度,可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脾轻度大。儿童轻度慢性肝炎可能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需关注营养状况;女性在妊娠或经期可能症状有变化。
2.中度慢性肝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患者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便溏等症状,肝病体征明显,如肝掌、蜘蛛痣、脾大等,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老年患者中度慢性肝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增加治疗难度;女性在妊娠期患中度慢性肝炎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
3.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AST反复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早期表现为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如频繁恶心、呕吐、腹胀等,短期内(2周内)出现肝性脑病,有扑翼样震颤及肝臭,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值10倍,有出血倾向,PTA≤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脏进行性缩小。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病情进展往往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老年患者急性重型肝炎预后相对较差。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较急,发病15天-26周出现肝衰竭症候群。首先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为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者,称为腹水型。早期症状同急性黄疸型肝炎,随着病情进展,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出现出血倾向,PTA≤40%,同时伴有以下表现:①极度乏力及明显消化道症状;②神经、精神症状(Ⅱ-Ⅲ度肝性脑病等);③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胆酶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④低血糖、低胆固醇、低胆碱酯酶。儿童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受影响更明显;女性在妊娠期间患亚急性重型肝炎风险更高,需多学科协作处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多有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无肝硬化但有慢性乙型肝炎活动、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病基础,如肝掌、蜘蛛痣、脾大、白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等。老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症多,治疗难度大;女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月经、妊娠等特殊时期需特别关注病情变化。
四、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黄疸持续3周以上,甚至数月或更长。表现为黄疸深,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PTA>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1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儿童淤胆型肝炎相对少见,需与其他引起黄疸的疾病鉴别;老年患者淤胆型肝炎可能恢复较慢,需注意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