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的症状表现
肋骨骨折有疼痛(局部疼痛及牵涉痛)、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运动和躯体活动受限)、局部体征(压痛肿胀、畸形、骨擦音或感)等表现,不同人群有特点,儿童畸形不明显、疼痛隐匿易忽视且呼吸功能障碍快;老年人易轻微外力骨折、愈合慢、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且疼痛感知不敏感;女性表现与男性有别,孕期需特殊考虑;有基础疾病人群易诱发基础疾病发作
一、疼痛
1.局部疼痛:肋骨骨折最突出的症状是受伤部位出现明显且持续的疼痛,在深呼吸、咳嗽或身体转动等胸廓活动时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骨折断端刺激周围的神经末梢,当胸廓运动时,骨折处的移位或摩擦会进一步刺激神经,从而引发疼痛。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对多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发现,约90%以上的患者首先表现为受伤局部的疼痛,且疼痛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骨折越严重,疼痛往往越剧烈。
2.牵涉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如肩部或上腹部等。这是由于肋间神经的分布特点以及神经传导的牵涉现象导致。当肋骨骨折刺激相应的肋间神经时,神经冲动可能会传导至与之有联系的其他神经支配区域,从而产生牵涉痛。比如,骨折部位在胸部后侧靠近脊柱旁时,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肩部;若骨折部位靠近胸廓前下方,疼痛可能会牵涉至上腹部,容易被误诊为腹部疾病,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二、胸廓活动受限
1.呼吸运动受限:因为疼痛,患者会不敢正常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正常的呼吸需要胸廓有一定幅度的运动,而肋骨骨折后,患者为了减轻疼痛,会不自觉地限制胸廓的运动,导致呼吸变浅、频率加快。这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研究表明,肋骨骨折患者由于呼吸运动受限,约有3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呼吸运动正常的患者明显升高。
2.躯体活动受限:由于胸部疼痛,患者的躯体活动也会受到影响,如转身、坐起、弯腰等动作都会因为疼痛而变得困难。例如,患者想要从卧位变为坐位时,需要用手支撑胸部来减轻胸廓的运动,以缓解疼痛,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三、局部体征
1.压痛和肿胀: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按压受伤的肋骨区域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同时,受伤局部可能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周围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积聚在局部所致。一般在受伤后的1-2天内肿胀会逐渐明显,肿胀的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出血多少有关。
2.畸形:严重的肋骨骨折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例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会因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胸廓畸形表现。这种畸形会严重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骨擦音或骨擦感:在骨折处可以触及骨擦音或感觉到骨擦感,这是肋骨骨折的特异性体征之一。但在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和损伤。不过,在临床实际中,由于骨折断端可能被周围的软组织覆盖等原因,不一定都能明显触及骨擦音或骨擦感,所以不能仅依靠这一体征来确诊,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四、不同人群的特点
1.儿童:儿童的肋骨相对较软,弹性较好,所以儿童肋骨骨折时畸形可能不明显,但疼痛可能相对较隐匿,容易被忽视。而且儿童的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呼吸运动受限可能会更快地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例如,幼儿肋骨骨折后,可能只是表现为哭闹不安、局部稍有肿胀,而不易发现明显的骨折畸形,家长和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肋骨骨折往往可能是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如咳嗽、翻身等。而且老年人的机体修复能力较差,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等,肋骨骨折后容易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如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此外,老年人的疼痛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也会影响对病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3.女性:女性的胸廓结构与男性有一定差异,在肋骨骨折后,疼痛等症状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生肋骨骨折时,还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孕期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因为很多药物在孕期使用需要谨慎评估风险。
4.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的患者,肋骨骨折后由于呼吸功能受限等原因,更容易诱发基础疾病的发作。例如,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肋骨骨折后呼吸运动受限会导致痰液排出不畅,进而加重肺部感染,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由于疼痛等因素导致的应激状态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