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病变,发病与酒精代谢产物毒性及免疫炎症反应有关,临床表现分轻症和中重度,诊断靠病史、实验室、影像学及肝活检,治疗需戒酒、营养支持和药物,特殊人群如老幼、女及有基础肝病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性肝炎是因长期大量饮酒引发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是酒精性肝病的一种类型,多发生在有长期过量饮酒史的人群中。
二、发病机制
酒精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乙醛再在乙醛脱氢酶作用下进一步代谢为乙酸。然而,乙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它可以损伤肝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还能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细胞内自由基生成增多,进而造成肝细胞的氧化损伤。
免疫炎症反应: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激活肝脏中的免疫细胞,如库普弗细胞等。激活的库普弗细胞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肝脏出现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更严重的肝脏疾病。
三、临床表现
轻症酒精性肝炎: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等非特异性表现,肝功能检查可能仅有轻度的转氨酶升高等异常。
中重度酒精性肝炎:患者可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查体可发现肝脏肿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肝衰竭相关的表现,如意识障碍、出血倾向等。
四、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年限、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等。一般来说,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20g,男性超过40g,且持续饮酒超过5年,就属于有高危饮酒史,增加了患酒精性肝炎的风险。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常见的异常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AST/ALT比值常大于2,这对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还可出现胆红素升高,反映肝脏的胆红素代谢功能受损。
血清学标志物:血清糖缺酸性转铁蛋白(CDT)升高对酒精性肝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增大也是酒精性肝病的常见表现之一。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增强、不均匀等改变,有助于初步判断肝脏的形态结构变化,但特异性相对有限。
CT或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密度等改变,对于诊断酒精性肝炎以及评估肝脏病变程度有一定帮助。
肝活检:是诊断酒精性肝炎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如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炎症浸润等情况,同时还能排除其他肝脏疾病。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需要权衡利弊后进行。
五、治疗原则
戒酒:这是治疗酒精性肝炎的关键措施。及时戒酒可以阻止肝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轻中度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有可能使肝脏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逆转。
营养支持:由于长期饮酒的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要补充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一般建议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K等。
药物治疗:目前对于酒精性肝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炎症等进行对症处理。例如,糖皮质激素对于部分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还可以使用一些抗氧化、抗炎的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有助于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发生酒精性肝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酒精性肝炎时需要更加谨慎,密切监测肝功能以及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状况。
女性:女性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一般低于男性,相同饮酒量下女性患酒精性肝炎等酒精性肝病的风险可能更高。女性在诊断和治疗酒精性肝炎时,需要格外关注自身的激素水平等对肝脏病变的影响,在戒酒和营养支持等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调整。
儿童:儿童一般不饮酒,所以儿童患酒精性肝炎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如果有特殊情况导致儿童接触酒精,也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不过这种情况需严格避免,因为儿童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酒精对其的损伤更为严重。
有基础肝病的人群:本身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如果同时长期大量饮酒,会加速肝脏病变的进展,增加发生酒精性肝炎以及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这类人群在诊断和治疗酒精性肝炎时,需要同时对基础肝病进行综合管理,例如对于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