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肌肉拉伤如何处理
背部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包括急救处理、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针对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急救处理需立即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4872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1520分钟,用弹性绷带适度加压包扎,通过调整姿势抬高受伤部位;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康复治疗在4872小时后可进行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疼痛和肿胀减轻后逐渐开展背部肌肉伸展和强化训练;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恢复慢、用药要注意相互作用、康复训练应温和,儿童优先非药物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训练要适合年龄和身体状况,孕妇治疗要考虑对胎儿影响、避免压迫腹部,有基础疾病患者要注意药物选择和使用、依基础病情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
一、急救处理
1.休息:立即停止导致受伤的活动,尽可能让背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过度活动会使拉伤的肌肉受到更多的牵拉,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背部肌肉拉伤,应马上停止比赛,避免继续奔跑、扭转等动作。对于办公室职员,如果在搬重物时背部拉伤,要停止工作,找个合适的地方躺下来休息。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72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1520分钟。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受伤部位。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比如,患者可以自制冰袋,将冰块放入塑料袋中扎紧,再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背部拉伤处。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适度包扎受伤部位,有助于减少肿胀。包扎力度要适中,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加压的作用。一般从受伤部位的远端开始向近端包扎,例如从腰部向肩部方向包扎。包扎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和感觉,如果出现皮肤发紫、麻木等情况,应及时松开绷带。
4.抬高受伤部位:虽然背部肌肉拉伤不像四肢损伤那样容易抬高,但可以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如在躺下时在腰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受伤部位相对抬高,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但要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2.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痉挛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肌肉松弛剂来缓解肌肉紧张。
三、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在受伤后的4872小时后,可以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超声波、电疗等。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肌肉修复;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超声波和电疗可以刺激肌肉细胞的代谢,促进损伤修复。例如,患者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2.康复训练: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背部肌肉的伸展和强化训练。伸展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强化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但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损伤。比如,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背部伸展动作,如仰卧位下缓慢抬起上半身,每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23组。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背部肌肉拉伤后,康复过程可能会更长。而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选择更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骨折等其他并发症。例如,在进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儿童:儿童的骨骼和肌肉还在发育阶段,在处理背部肌肉拉伤时要更加谨慎。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冰敷、休息等。避免使用成人剂量的药物,如需使用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程度和感受,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影响生长发育。
3.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背部肌肉负担加重。背部肌肉拉伤后,治疗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在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压迫腹部,动作要轻柔。例如,孕妇在进行热敷时,要注意调整姿势,避免热敷袋直接压迫腹部。
4.有基础疾病患者:患有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背部肌肉拉伤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治疗。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自身基础疾病的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基础疾病发作。例如,心脏病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监测心率,避免心率过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