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做什么检查
肝硬化的检查包括实验室、影像学、内镜检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转氨酶、白蛋白、凝血功能、胆红素)、病毒学(乙肝或丙肝相关指标)、血清学(甲胎蛋白)检查;影像学有腹部超声、CT、MRI检查;内镜有胃镜、腹腔镜检查;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检查有不同注意事项,如儿童注意耐受性等,老年注意基础疾病等对检查的影响及结果解读。
一、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硬化时可轻度至中度升高,若明显升高需警惕是否合并肝炎活动等情况。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肝硬化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常高于正常范围,但一般不会超过正常上限的10倍,若超过可能提示有其他合并症。
血清白蛋白: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减退,血清白蛋白水平会降低,白蛋白水平越低往往提示肝脏合成功能越差,病情越严重。一般正常血清白蛋白水平在35-55g/L,肝硬化患者常低于35g/L。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这是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正常PT为11-13秒,INR为0.8-1.2,肝硬化患者PT可延长,INR可大于1.2。
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提示肝细胞损害及胆红素代谢障碍,当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且难以消退时,往往预后较差。正常总胆红素小于17.1μmol/L,直接胆红素小于6.8μmol/L,间接胆红素小于10.3μmol/L,肝硬化患者胆红素水平可不同程度升高。
2.病毒学检查:
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需检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定量等。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DNA定量可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若病毒DNA定量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需要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评估等。
对于丙肝肝硬化患者,需检测丙肝抗体、丙肝病毒RNA定量等。丙肝抗体阳性提示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RNA定量可明确病毒是否在体内复制,指导丙肝的治疗。
3.血清学指标:
甲胎蛋白(AFP):AFP轻度升高可见于肝硬化活动期,若AFP明显升高(大于400μg/L持续4周以上,或大于200μg/L持续8周以上),需高度警惕合并原发性肝癌,需进一步完善影像学等检查明确。
二、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检查:
可观察肝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硬化时肝脏可缩小、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等。还可检测门静脉、脾静脉、肝静脉等血管情况,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内径增宽(大于13mm),脾静脉增宽,脾大(脾厚大于4cm,脾长大于12cm)等。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可作为肝硬化的常规筛查手段,但对于一些早期或不典型情况可能有一定局限性。
2.CT检查:
能更清晰显示肝脏形态、结构,有助于发现肝脏的占位性病变等。肝硬化时可见肝脏各叶比例失调,左叶或尾状叶增大,右叶萎缩等,同时可观察门静脉系统情况,如门静脉、脾静脉直径等,对于诊断肝硬化及评估病情有重要价值。增强CT还可更清楚显示肝脏血管情况及病变细节。
3.磁共振成像(MRI):
对肝脏病变的分辨率更高,尤其在显示肝脏血管病变方面有优势。能更准确判断肝脏的形态、结构改变,对于肝硬化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发现早期肝癌等有重要作用。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可用于评估肝脏硬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对于肝硬化的病情评估有一定帮助。
三、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
可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这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表现。通过胃镜能明确静脉曲张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有无红色征等,红色征提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较高。对于有静脉曲张的患者,需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预防出血等治疗。
2.腹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肝脏表面情况,可见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等,还可在直视下取活检,对于明确肝硬化的病因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考虑使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肝硬化患者:儿童肝硬化可能由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在检查时需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性。例如在进行超声、CT等检查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检查参数,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尽量让检查过程更舒适。对于涉及创伤性的检查如腹腔镜检查等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谨慎进行。
2.老年肝硬化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情况。例如在进行增强CT等检查时,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等,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同时,老年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检查安全。对于一些检查结果的解读要结合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