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平时有哪些锻炼方法
文章介绍了几种有助于盆底功能维护的方法,包括凯格尔运动(各年龄段、性别适用,不同生活方式和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通过收缩放松盆底肌改善尿失禁)、膀胱训练(根据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制定合适排尿间隔并记录情况)、盆底肌电刺激训练(专业机构或人士指导下进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不同注意要点)、腹式呼吸训练(各年龄段、性别适用,不同生活方式、病史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通过呼吸调节影响身体状态)。
一、凯格尔运动
1.具体做法:首先找到盆底肌,可通过中断排尿的方式来感受盆底肌的收缩,找到感觉后进行练习。平卧或站立位均可,收缩盆底肌,保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但儿童进行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找到盆底肌;老年人进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收缩和放松的时间及频率。
性别因素:男女皆适用,女性在产后等时期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恢复盆底功能,男性也可通过该运动改善盆底相关问题。
生活方式:对于久坐的人群,如上班族,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短的凯格尔运动练习,每次收缩放松几次,长期坚持对盆底功能维护有益;而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在运动前后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能更好地保护盆底。
病史因素:有盆底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如盆底脱垂患者,在进行凯格尔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一般病情较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该运动以辅助康复。
2.作用机制:通过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因为盆底肌在控制排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强盆底肌功能可以更好地控制尿道的开合。
二、膀胱训练
1.具体做法:首先确定一个合适的排尿间隔时间,例如开始可每1-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如每30分钟增加15分钟,目标是将排尿间隔延长至3-4小时。在每次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记录排尿时间和尿量等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膀胱训练时需根据年龄和发育情况合理制定间隔时间,低龄儿童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引导和调整;老年人进行膀胱训练时要考虑其膀胱功能衰退的情况,调整过程应更缓慢,避免因过度延长间隔时间导致尿潴留等问题。
性别因素:男女在膀胱训练上原理相同,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等情况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训练计划。
生活方式:对于有大量饮水习惯的人群,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和饮水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影响训练效果;而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的人群更容易配合膀胱训练的节奏。
病史因素: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的人群在进行膀胱训练时要注意观察自身排尿情况,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调整训练并就医;有膀胱结石等疾病的人群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膀胱训练。
三、盆底肌电刺激训练
1.具体做法:在专业医疗机构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盆底肌电刺激仪器进行训练。电极片放置在相应的盆底区域,仪器会发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引起盆底肌收缩和放松,一般每次训练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训练需非常谨慎,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进行;青少年若有盆底相关问题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进行;成年人及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性别因素:男女均可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训练,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需咨询医生是否适合进行该训练。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可能更需要通过专业的盆底肌电刺激训练来改善盆底功能,但训练时要注意配合自身的生活节奏调整状态。
病史因素:有心脏疾病且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人群要谨慎进行盆底肌电刺激训练,因为电刺激可能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功能,需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以评估风险。
四、腹式呼吸训练
1.具体做法:平卧或坐立,放松身体,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缓慢地用鼻子吸气,使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使腹部收缩,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年龄因素:儿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其身体的整体呼吸功能调节,可在家长陪伴下进行;老年人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能增强呼吸肌力量,间接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呼吸的深度和节奏适合自身身体状况。
性别因素:男女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原理相同,都能通过调节呼吸来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对盆底功能可能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
生活方式:对于经常有紧张情绪的人群,腹式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放松身心,进而可能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生活方式较为健康、呼吸功能良好的人群也可通过坚持腹式呼吸训练进一步提升身体机能。
病史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深度和频率,避免因不当的呼吸训练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