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1型糖尿病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1型糖尿病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确诊后依赖胰岛素治疗并密切监测血糖,同时进行饮食、运动管理,预防急慢性并发症,还需关注心理并调整生活方式以控制病情、维持健康。具体包括按流程确诊选合适医院,依情况选胰岛素种类并监测调整,定期监测血糖选合适方法,遵循饮食原则选合适食物,选合适运动并注意事项,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给予心理支持并调整生活方式。

一、及时就医与明确诊断

1.确诊流程:1型糖尿病多起病较急,若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通过检测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胰岛素及C肽水平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儿童及青少年是1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因其自身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易患病,需格外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症状变化。

2.就医选择:选择具备内分泌专科诊疗能力的医院,以便获得专业、系统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二、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种类及起始: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因为自身胰岛β细胞受损,无法自身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常用的胰岛素有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等。一般确诊1型糖尿病后就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不同年龄患者在胰岛素选择上需综合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等因素,比如儿童患者可能更适合根据血糖波动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剂型及使用方案。

2.胰岛素使用监测:使用胰岛素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来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避免高血糖引发的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以及低血糖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要格外注意监测血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一般来说,每天需要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对于正在调整胰岛素剂量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如每天监测4-7次不等。儿童患者由于活泼好动、饮食等情况不稳定,家长要协助做好血糖监测记录,以便医生了解血糖波动规律。

2.监测方法:可以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同时,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来更全面、连续地了解血糖变化情况,从而更精准地调整治疗方案。

四、饮食管理

1.饮食原则: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定时、定量、定餐的原则。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控制总热量。例如,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要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和活动量等来确定合适的量,一般占总热量的50%-60%左右;蛋白质的摄入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要保证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约占总热量的15%-20%;脂肪的摄入约占总热量的20%-30%。

2.食物选择: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糖果、甜饮料等高糖食品,以及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品。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喜好和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兼顾口味,家长可以协助挑选适合的健康食物。

五、运动管理

1.运动选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一般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避免在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儿童患者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既保证运动效果又能增加运动的积极性,但要注意运动中的安全防护。

2.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做好血糖监测和准备工作,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随身携带糖果等预防低血糖的食物。如果运动中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糖分。

六、并发症预防与管理

1.急性并发症:密切关注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障碍等。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立即就医。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关键。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留意其身体状况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送医。

2.慢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发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要定期进行相关并发症的筛查,如尿常规检查、眼底检查等。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来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同年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和表现有所差异,要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和预防。

七、心理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

1.心理支持:1型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人、朋友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疗机构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儿童患者的心理状态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关注和引导,营造积极的治疗氛围。

2.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因为不规律的生活可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同时,要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了解疾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多出现于儿童、青少年群体。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糖尿病人能吃什么零食?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量食用无糖饼干、原味干果、魔芋等含糖量较低的食物作为零食,也能吃青果、青枣、青桃、柠檬、西红柿、黄瓜等含糖量较低的蔬果作为零食。
糖尿病可以吃番石榴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可以食用番石榴的,因为这种水果营养丰富,而且含有的黄酮,这种物质可以和糖结合,有助于控制血糖。此外,也能吃樱桃,这种水果含糖量少,又含有花青素,能有效控制血糖值。
糖尿病人吃什么糖可以代替白糖?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木糖醇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甜味剂,营养价值,是糖类代谢的正常的中间体。糖尿患者正常在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其实可以使用木糖醇。可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1型糖尿病能喝酒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不能喝酒,酒精中的乙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利于病情的控制。糖尿病病人应减少食物中糖分的摄入量,低盐低脂饮食,需要长时间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每天应进行适当的锻炼。
2型糖尿病为什么低血糖昏迷?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2型糖尿病表现出低血糖,很可能是病人应用降糖药物之后表现出低血糖,这种低血糖的原因往往是因为降糖药物过量造成的。若是在2型糖尿病的早期,也可能是因为胰岛素延迟释放而造成低血糖。
糖尿病能吃麦芽糖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的病人并不提倡进食麦芽糖。由于麦芽糖属于糖类,其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所以,进食后并不利于病人进行血糖的控制。此外,建议糖尿病病人应当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
糖尿病可以吃韭菜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正常是能吃韭菜的,因为吃韭菜对病人病情没有影响。因为韭菜热量还有糖分含量极低,并且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而糖尿病病人进食以后,还可以有效促进排便,还可以防止增加血糖代谢负担。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会表现出许多神经病变,如果胃肠道的神经发生病变,就会表现出胃轻瘫,胃轻瘫病人会表现为胃胀、便秘、恶心呕吐、嗳气等。由于食物和药物在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还会影响食物和药物的吸收。
糖尿病人可以吃乳果糖口服液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病人是能够吃乳果糖的,因为如果糖不会造成血糖进一步的升高,这是因为乳果糖属于人工合成的,而且不被吸收的双糖,所以对糖尿病的病人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口服乳果糖能够缓解便秘。
糖尿病人有性功能吗?
刘媛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是有性功能的,但部分病人是因为病情加重,因此造成性功能下降;因此,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并使用胰岛素控制疾病;同时,还应当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防止食用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区别
刘湘华 副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就是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有分泌延迟,甚至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很高,分泌的胰岛素是比较多的,但是外周靶器官,比如肌肉、肝脏、脂肪这些东西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高胰岛素血症,所以机理是不同的。但是2型糖尿病到了后期、晚期,β细胞数量绝对数量减少,这个时候胰岛素低,所以胰岛素分泌也少了。2型糖尿病胰
1型糖尿病可以治好吗
邓小戈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又叫做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顾名思义这个病最大的特点就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1A,包括急性型及泛发型,即有自身免疫证据;以及特发性1B,即指没有自身免疫证据。因此要治好1型糖尿病就需要解决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体外补充胰岛素,要么让体内恢复胰岛素分泌。体
1型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武晋晓 副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三甲
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的胰岛素一点都不分泌,所以自身的调节能力基本上没有,而2型糖尿病自己还可以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低的时候,自身胰岛素不分泌或者少分泌,血糖高时可以再分泌胰岛素。而1型糖尿病,一旦当外源性的变化有一点点变化,可能都会严重影响到血糖的变化。比如胰岛素多打了一个单位,血糖可能立即就低了,比如少吃点东西或者活动量稍微大点,可能血糖
1型糖尿病什么时候能治好
孙宇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目前,1型糖尿病还不能根治,其发病原因是免疫因素或者遗传因素导致的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患病,属于不可逆情况,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一旦患有1型糖尿病,则需终身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
1型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干军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1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存在自身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因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胰岛素来进行替代治疗,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会造成血糖升高而出现一系列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所以必须长期、甚至终身的使用胰岛素来治疗,当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胰岛素以及方案来进行治疗,以平稳控制自身血糖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生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梁茵 主任医师
本溪市中心医院 三甲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经过控制,在早期可以引起流产以及胎儿畸形。在孕中期时,可以发生心脏畸形。在孕晚期时,可以导致胎儿体积过大,也可以引起胎儿低血糖。血糖控制不好,还可能胎死宫内。另外,如果孩子出生后,还可以容易出现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代谢疾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