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的饮食
预防尿石症可从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及根据结石类型调整饮食三方面入手。增加水分摄入可稀释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浓度,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饮水要求;调整饮食结构需限制钠盐、控制蛋白质、增加蔬果摄入并限制高草酸食物;根据结石类型调整饮食,草酸钙结石要平衡钙摄入,尿酸结石需限高嘌呤食物并增碱性食物,感染性结石则要增加水分摄入、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抵抗力。
一、增加水分摄入
1.原理及意义:充足的水分摄入可增加尿量,稀释尿液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白开水或其他无酒精、无咖啡因的饮品。对于尿石症患者,增加水分摄入是简单且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研究表明,每日尿量少于1000毫升时,尿中结石形成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而增加尿量至2000毫升以上时,可显著降低尿石症的复发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对水分的需求略有差异,儿童由于新陈代谢快,更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每天每公斤体重约需100150毫升的水分摄入;成年人则可根据自身情况维持每天20003000毫升的饮水量;老年人也应保证足够的水分,但需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等负担,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调整饮食结构
1.限制钠盐摄入
原理及意义:高钠饮食会增加尿钙排泄,从而促进尿石形成。一般建议每天钠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不同性别在钠盐摄入上并无绝对差异,但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对钙代谢产生影响,更应注意控制钠盐摄入。对于有尿石症病史的人群,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尤为重要。例如,高盐饮食会使人体血液中钠浓度升高,为维持钠钾平衡,肾脏会增加钙的排出,长期如此易形成结石。生活中应减少咸菜、腌制食品等高盐食物的摄入。
2.控制蛋白质摄入
原理及意义: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尿钙、尿酸和尿草酸的排泄。一般建议成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0克/公斤体重。不同年龄人群蛋白质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满足生长需求,但也应避免过量。例如,高蛋白饮食后,人体代谢产生的尿酸等物质增加,若不能及时排出,易形成尿酸结石等。应合理搭配饮食,减少红肉、加工肉类等高蛋白质且可能增加尿石风险食物的摄入,增加植物蛋白如豆类等的适量摄入。
3.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原理及意义: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一些成分如枸橼酸盐等具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例如,柑橘类水果富含枸橼酸盐,可结合尿液中的钙,降低尿中钙离子浓度,从而减少结石形成。建议每天摄入5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300克的水果。不同年龄人群对水果和蔬菜的需求相似,但儿童应注意选择适合的水果,避免过敏等情况,且要保证摄入的量能满足营养需求和预防尿石的作用。比如,菠菜等一些蔬菜中草酸含量较高,但经过焯水等处理后可减少草酸含量,适量食用仍有利于健康。
4.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原理及意义:高草酸食物会增加尿草酸排泄,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见的高草酸食物有菠菜、苋菜、巧克力、坚果等。例如,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尿草酸水平。对于已有草酸钙结石的患者,应严格限制高草酸食物的摄入。不同年龄人群对高草酸食物的耐受和影响略有不同,儿童由于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应谨慎选择高草酸食物,避免过多摄入导致尿草酸升高引发结石。在食用高草酸食物时,可通过提前焯水等方式降低草酸含量。
三、根据结石类型调整饮食
1.草酸钙结石
饮食调整要点:除了上述限制高草酸食物外,还应注意减少钙的过量摄入吗?其实并非完全限制钙摄入,而是要平衡钙的摄入。因为低钙饮食会增加肠道草酸盐的吸收,反而可能增加草酸钙结石风险。应保证适量的钙摄入,同时限制高草酸食物。例如,每天钙的摄入量可维持在8001000毫克,可通过摄入奶制品等获取适量钙。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每天钙的需求较高,应保证奶制品等的充足摄入,同时注意避免同时大量摄入高草酸食物和高钙食物;成年人也应维持适量钙的摄入并控制高草酸食物;老年人要注意钙的吸收可能下降,可适当补充钙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控制高草酸食物。
2.尿酸结石
饮食调整要点:尿酸结石患者应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因为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会使尿酸生成增加。建议每天嘌呤摄入量少于150毫克。不同年龄人群在嘌呤摄入上需注意,儿童应避免过多摄入高嘌呤食物,防止影响尿酸代谢;成年人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食用量;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下降,更应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以免尿酸升高形成结石。同时,可增加碱性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以碱化尿液,降低尿酸结石形成风险。
3.感染性结石
饮食调整要点:感染性结石与细菌感染有关,患者应注意保持尿液清洁,同时调整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一般建议增加水分摄入以稀释尿液,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在饮食上,没有特别严格的特定食物限制,但要保证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对抗感染相关因素,减少感染性结石的形成风险。不同年龄人群在营养需求和感染易感性上有差异,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成年人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老年人则需注意营养的均衡和易于消化吸收,同时预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