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肝损伤
肝损伤是各种致病因素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常见致病因素有药物、病毒、酒精、自身免疫等,不同因素有不同机制;临床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典型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异常;诊断方法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及需注意事项。
一、肝损伤的定义
肝损伤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合成等多种关键功能,当受到如药物、病毒、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时,肝细胞会发生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从而引发肝损伤。
二、常见致病因素及相关机制
1.药物因素
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如某些抗生素(如异烟肼等)、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等)。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会直接损伤肝细胞,或者通过免疫反应引发肝细胞的炎症损伤。例如异烟肼在体内代谢产生的某些物质可干扰肝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感性可能不同,儿童由于肝脏代谢酶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成人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老年人则可能因肝脏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解毒能力下降,也较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2.病毒因素
常见的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基因会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病毒本身及其激发的免疫反应会持续损伤肝细胞。丙型肝炎病毒则主要通过直接损伤肝细胞以及引起免疫反应来导致肝损伤。不同性别在病毒性肝损伤的易感性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疾病的进展和转归上可能因激素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女性在感染某些病毒后,肝炎慢性化的进程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
3.酒精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是导致肝损伤的重要原因。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乙醇在肝细胞内被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具有较强的毒性,可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等结构,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还会诱导肝细胞的炎症反应,长期积累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等肝损伤表现。长期饮酒的生活方式人群,尤其是每天酒精摄入量超过一定量(如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患酒精性肝损伤的风险显著增加。
4.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损伤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肝细胞识别为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在某些年龄段和性别群体中可能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例如女性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三、肝损伤的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轻度肝损伤时,乏力可能并不明显,仅表现为活动耐力较前下降;随着肝损伤加重,食欲减退会逐渐明显,患者进食量减少。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肝损伤时可能除了食欲减退、乏力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因为肝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生长激素等的调节;老年人肝损伤时,乏力等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的身体机能下降情况。
2.典型体征
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后,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在不同性别中,黄疸的表现可能无本质区别,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出现黄疸时需特别注意与其他妊娠相关肝病进行鉴别。
3.实验室检查异常
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正常情况下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肝损伤时肝细胞受损,酶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此外,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也可能出现异常。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肝功能指标范围略有不同,例如儿童的肝功能指标与成人有差异,在评估儿童肝损伤时需参考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四、肝损伤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包括近期使用的所有药物,特别是可能具有肝毒性的药物;饮酒史,包括饮酒的量、持续时间等;既往的肝炎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询问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需询问是否有接触特殊药物或毒素的情况,老年人需重点询问长期用药史和基础疾病史。
2.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皮肤、巩膜颜色,有无肝掌、蜘蛛痣等体征。肝掌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部位发红,蜘蛛痣是皮肤上出现的形似蜘蛛的血管痣,这些体征对诊断某些类型的肝损伤有一定提示作用。
3.实验室检查
除了上述的肝功能指标检查外,还可能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如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肝损伤;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检测。
4.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有腹部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肝脏是否存在肿大、实质病变等。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更精确地判断肝脏的结构和病变情况有重要价值,例如可以发现肝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解读上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由于骨骼等因素,CT检查需权衡辐射剂量等问题,而MRI相对更具优势;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在检查时需考虑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