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膨出是什么意思
腰椎间盘膨出是因椎间盘退变、损伤、遗传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出现腰及下肢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卧床、物理、药物)和康复锻炼,需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部锻炼、避免腰部受伤来预防
一、腰椎间盘膨出的定义
腰椎间盘膨出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从解剖结构角度看,正常的腰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起到缓冲压力、维持脊柱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作用,当发生膨出时,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髓核仍在纤维环内。
二、发病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髓核的含水量逐渐减少,纤维环的韧性也逐渐下降,这是导致腰椎间盘膨出的基础性因素。例如,30岁以后,椎间盘的退变就开始逐渐显现,50岁左右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膨出相关的影像学表现。
2.损伤因素: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日积月累地作用于腰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像建筑工人,在搬运重物时,腰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引起腰椎间盘的损伤,进而增加腰椎间盘膨出的发病风险;另外,长期久坐、弯腰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由于腰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也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的损伤和退变,引发膨出。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成分,使个体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膨出。研究发现,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
1.腰部症状:多数患者有腰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急性期疼痛较为剧烈,可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可在久坐、久站或弯腰劳作后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
2.下肢症状:当腰椎间盘膨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时,可出现下肢的症状。常见的有下肢麻木,麻木可出现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足部等部位;还可出现下肢疼痛,疼痛性质可为放射性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可使疼痛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无力的情况,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等情况。腰椎间盘膨出时,可能会出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表现,但X线检查对椎间盘本身的显示不如CT和MRI清晰,主要用于初步筛查和排除其他骨骼病变。
CT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椎间盘膨出的情况,可清晰看到椎间盘向周围均匀膨出,超出椎体边缘,压迫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膨出的重要方法,可全面观察椎间盘的形态、髓核的位置以及对神经根、脊髓的压迫情况,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五、治疗与康复
1.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卧床3-4周,可缓解腰部肌肉的痉挛,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有助于症状的缓解。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发育;老年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热敷等。牵引可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按摩可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加重病情;热敷可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在物理治疗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例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按摩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力度;老年患者有骨质疏松等情况时,牵引的重量和方法要谨慎选择。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严格遵循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例如对于成年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此类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
2.康复锻炼:在症状缓解期,患者可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如小飞燕、五点支撑等动作,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锻炼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脊柱;老年患者要选择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逐渐增加活动量。
六、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肩平衡;坐姿时要保持腰部挺直,座椅要有合适的高度和支撑;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伏案工作,定时起身活动。不同年龄的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保持正确姿势,儿童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坐姿和站姿习惯,预防脊柱发育异常;老年患者要注意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保持正确姿势,延缓腰椎退变。
2.加强腰部锻炼:平时要注重腰部肌肉的锻炼,可通过游泳、瑜伽等运动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不同年龄的人群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儿童可选择一些趣味性的运动来锻炼腰部肌肉,如爬行等;老年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
3.避免腰部受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避免腰部受到外伤,如避免搬运过重的物品,进行体力劳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等。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儿童要避免剧烈的腰部运动和外伤;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等方面的原因,更要注意避免腰部受伤。



